1970 年,陈独秀 58 岁的女儿陈子美身绑 5 个空油桶,带着小儿子偷渡香港,9 个小时后,母子俩奇迹般抵达目的地,哪知,刚上岸就遇到警察,陈子美很是沮丧,不料,警察的举动让她大感意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她叫陈子美,是陈独秀的女儿,但这一层身份,几乎没有给她带来过半点好处,她出生在1912年,恰好赶上动荡的年代,家境起初不错,父母都是文化人,可惜日子并不好过,五岁那年搬到南京,父亲把几块银元扔在桌上,说以后读书靠自己,那意思很清楚,从小就得学会自立,母亲体弱多病,后来病倒了,家里已经拿不出钱给她治病,母亲去世时,她还在念职校,学的是妇产科——不是因为多热爱,只是那时候学什么都得先考虑能不能活下去。 她不是娇小姐,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什么文学理想,从小生活就把她推到了现实的边上,父亲忙着写文章、搞革命,家里一地鸡毛根本顾不上,小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得靠自己,后来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生活,住的是草屋,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母亲病逝之后,她一个人顶起整个生活,靠学来的接生技术谋生。 二十多岁那会儿,她认识了一位银行职员,张国祥,两人结了婚,日子开始似乎有了点头绪,可没过几年,事情就变得离奇,张国祥带着所谓“表妹”住进家,还带了个孩子,查清楚之后才发现,那不是表妹,是他原配,连孩子都是他们的,换成谁都难以接受,她也曾想过离婚,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那个年代,女人想离婚,尤其是带着几个孩子,几乎不可能生存,她只能忍着,把生活继续过下去,她不是软弱,而是清楚地知道,孩子需要一个家。 抗战开始后,举家迁徙,从重庆到香港,再到上海,像浮萍一样,她靠接生和缝纫维持生活,虽然辛苦,但还能吃口热饭,张国祥后来彻底和她断了音讯,四个孩子她实在带不动,只能托给亲戚分散抚养,她一个人留在医院做助产士,每接一次生,都是一份饭钱,一口气。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广州安顿下来,生活似乎开始安稳了一点,接生的手艺仍然是她的立足之本,后来,她遇到了李焕照,一个普通男人,两人结了婚,但这段婚姻也没维持多久,因为父亲的政治身份,她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运动来了,街坊指指点点,家门口贴满了标语,李焕照怕被牵连,提出了离婚,她没有哭闹,只是默默收拾好东西,一个人扛下所有。 1970年,她已经58岁,广州的生活已经到了极限,身边的目光、陌生人的冷漠、家中越来越沉重的空气,都让她喘不过气,她不再犹豫,决定带着最小的儿子偷渡去香港,她拿出仅剩的首饰,换来五个空油桶,用麻绳绑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在一个深夜,悄悄下水。 珠江口的水又黑又冷,浪一来,人就像浮萍一样飘,她不会游泳,全靠油桶在水上漂着,整整九个小时,身体冻得麻木,意识也开始模糊,但她始终没有松手,她知道,一旦松了,就再也到不了岸,她不知道那边的香港会是什么样,也没时间想,只知道必须离开。 上岸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抱着儿子,浑身湿透,脚几乎站不稳,第一眼看到香港的警察,她心里一紧,怕被遣返,怕又要回到那个她拼命逃出来的地方,但那天的警察并没有为难她,反倒给了他们一件干衣服和一杯热水,她没有说话,只是低头喝着水,眼泪却止不住地落下来。 短暂安顿后,她靠老本行接生为生,也做些缝纫和零工,香港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起码不用担心被批斗,几年后,她设法去了加拿大,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她仍然靠那双手在唐人街谋生,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只有手艺和一点点积蓄,她用这些,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 1975年,她带着小儿子移民美国,落脚纽约,前几年她节俭地生活,攒下钱买了小公寓,但命运并没有放过她,1991年,她生了一场大病,进了医院,出院后发现家里积蓄被偷光,她申请政府救济,每月只够糊口,小儿子那时候已经不再联系她,有人说她脾气倔,不好相处,她也不解释,她从不主动求助,也不愿欠人情,她的生活,只靠自己。 华人社团来看她,送些吃的用的,她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锅底、碗底,不让别人借,不是小气,而是怕这些东西一旦没了,自己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她带着呼吸器出门,慢慢走,慢慢喘,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2004年冬天,她在纽约一家医院离世,93岁,没有子女在身边,遗体放在太平间一个多月,直到外孙在中国驻纽约领事馆的帮助下赶来,她的遗愿是穿着结婚时的衣服下葬,这个简单的请求,最后得以实现。 信息来源:十堰晚报——陈独秀之女的坎坷人生
1970年,陈独秀58岁的女儿陈子美身绑5个空油桶,带着小儿子偷渡香港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08 01:39:1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