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后,太平军为何还能打8年?湘军战斗严重下滑,是一个重要原因,却很容易被忽

零零说史 2025-09-09 15:25:54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为何还能打8年?湘军战斗严重下滑,是一个重要原因,却很容易被忽略。太平军元气大伤,也不意味着湘军就能赢,战斗力摆在那里。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军精锐在内斗中损失惨重,而石达开又率兵远征,故而没啥精兵悍将可用。此时,若非陈玉成、李秀成派人去淮北把捻军挖过来,太平天国处境更加危险。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却依然能坚持8年,原因何在?湘军战斗力下滑,不具备打大规模野战的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 湘军,太平军的劲敌,这点没啥疑问。但是,纵观太平军、湘军之间战斗,可以明显看出1856年是双方战斗力下滑的一个分水岭。 太平军因为内斗,损失了精兵悍将,故而战斗力下滑。当时,除了陈玉成所部太平军具备野战能力外,其余太平军都非常虚弱。例如,与陈玉成并列的李秀成连绿营兵都打不赢,被清军围困只能找陈玉成帮忙。 陈玉成究竟有多少精锐呢?数千老兵而已。1861年赤岗岭之战后,曾国藩给曾国荃的书信中告诉了答案:“此次杀真贼一千,狗逆势衰,不可复振,此前所谓大捷、克城,没能杀得真贼。” 区区一千多兵马,就能让陈玉成元气大伤,难以东山再起,可知陈玉成的基本盘究竟多弱?此前的取得大捷、攻克城池,却不能杀得“真贼”,只能说湘军战斗力严重下滑,战绩注水太多,许多战役都是被吹嘘出来。 1856年之后,湘军战斗力下滑,这是公认的事实。1856年之面,面对精锐的太平天国西征军,湘军的表现可谓是一支劲旅。1854年4月,湘军从衡阳出发,几乎是一路平推而来,年底就杀到九江,太平天国西征第一阶段的成果几乎丧失殆尽。 一年时间不到,湘军除了进展速度快,还与太平军打了几场大规模会战,直接正面开打。太平军列阵,湘军也列阵迎战;太平军据守要塞,湘军直接强攻;太平军进入城内防守,湘军依然进攻,势头很猛。 岳州、武昌、田家镇、半壁山等要塞,湘军都是通过强攻拿下,即便伤亡惨重也要上。1856年之后是什么情况呢?湘军只能采取“堡垒战术”,凭借强大的水师与后勤优势与太平军打消耗战,攻取要塞费时一年多,甚至两年,才把太平军拖垮。 推行堡垒战术,“结硬寨,打呆仗”,本身就是湘军战斗下滑的表现,否则没必要这么打仗。一旦脱离堡垒,正面与太平军厮杀,湘军是什么情况呢?三河之战告诉答案。 1858年三河之战,李续宾及其数千湘军以逸待劳,却被陈玉成连夜赶来参战的太平军全歼。要知道,李续宾所部8千精兵,是曾国藩创办湘军的家底,而陈玉成投入三河之战前还在攻打浦口,与江北大营决战。 李续宾以逸待劳,陈玉成长途奔袭,结果太平军全歼湘军,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湘军战斗力严重下滑,一旦脱离堡垒,放弃“结硬寨,打呆仗”,湘军很容易在野战中被太平军歼灭。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而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近在咫尺从。如此,太平军必须两线作战,在东线、西线来回奔波,从没得到休整的时间。对湘军而言,他们的对手只有太平军,很长一段时间只有陈玉成;对太平军而言,湘军只是对手之一。 攻打太平军,湘军可以集中全力,太平军却不可以,陈玉成经常需要来回奔波作战。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依然可以坚持8年,只能说湘军战斗下滑,无法快速攻取上游,没能与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夹击太平军。 太平军元气大伤,精兵悍将匮乏,也不意味湘军就能赢。因为,1856年之后的湘军战斗力一样下滑,没有1854年刚出来时的那股狠劲,就只能结硬寨,打呆仗,拼消耗获胜。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零零说史

零零说史

欢乐是带给大家的,大家开心我就开心,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