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独分子头子赖清德在我国9.3大阅兵之后突然放了柯文哲,这对目前两岸局势来说意味着什么? 台湾政坛最近可真热闹,两件大事看似不相干,却牵动着同一根神经。 一边是柯文哲走出看守所,另一边是洪秀柱从北京平安归来,这背后,恐怕都是赖清德政府的一盘大棋,一场在内外双重压力下,精心设计的策略大挪移。 对岸那场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带来的震撼可不小,这股外部压力,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岛内的一些风向,也让一些人开始重新思考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就在这种氛围下,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顶着巨大压力去了北京观礼,民进党当局一开始话说得特别狠,甚至放风“回来就抓”。 可结果呢?洪秀柱安然无恙地返回,什么事都没有,官方的说法也软化成了“个人身份”出行,法律管不着,岛内民众都看明白了,这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政治秀。 这种姿态上的急转弯,说白了就是被逼无奈,赖清德不敢真的动手,怕给对岸递刀子,引爆更大的危机,毕竟,他自己眼下的麻烦已经够多了,简直是“火烧眉毛”。 赖清德政府的支持率一直往下掉,两次搞“大罢免”都以失败告终,连“抗中保台”这张老牌好像也不那么灵了。 再加上美台关税问题惹得工商界怨声载道,救灾效率又被民众骂翻,就连传统“铁票仓”都开始松动,执政压力山大。 于是,另一场大戏的主角,柯文哲,登场了,这位民众党前主席因为“京华城案”等被羁押了三百六十多天,案件本身就充满争议。 很多人觉得,和民进党的一些案子比起来,柯文哲案证据并不确凿,但羁押时间却长得不成比例,简直是双重标准。 就在他羁押期限快到的时候,就在几天前,法院突然裁定他可以交保了,这个时间点实在太巧,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但这“自由”的代价可不低,高达7000万新台币的保释金,还得戴上电子脚镣,限制出境、出海和居住。 这场司法裁决,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一出“政治操弄司法”的戏码,赖清德真正的算盘,可能是想借此分化在野阵营。 现在把柯文哲放出来,就像是往平静的池塘里扔进一块石头,可以制造民众党内部柯文哲和现任主席黄国昌的“两个太阳”之争。 裁定当天,就有柯文哲的支持者喊话,这苗头已经出现了。 并且还能搅动国民党内部,国民党里讨厌柯文哲的人不少,让他出来活动,正好可以加剧“蓝白合”的内部分歧,让反对力量自己先斗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柯文哲交保前两天,民进党公布了2026选举对策委员会名单,那个以“割喉割到断”的凶狠手段闻名的派系大佬邱义仁,重出江湖操盘选举。 这两个时间点一前一后,更让人觉得这背后是一套精密的选举组合拳。 说到底,让柯文哲交保,对赖清德来说利大于弊,柯文哲虽然出来了,但被各种条件束缚着,短期内构不成实质威胁,反而能成功转移焦点,缓解执政压力。 当然,赖清德的“台独”底色不会变,这只是一种策略妥协,有警告就说,要是柯文哲再犯错,随时可能被再次收押。 柯文哲的回归,注定让台湾的政治舞台更加复杂,蓝、绿、白三方的缠斗将进入新的阶段,各方在两岸主张上或许也会因此发生微妙的调整,台湾政坛这盘棋,或许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 信息来源:台海网 2025-09-06 7000万交保?柯文哲说再想一想 民进党和赖清德要放柯文哲出来,幕后有何玄机?
柯文哲在交完保释金后,已回到家里,柯文哲本人言谈中多次表露出“台独”倾向,也曾经
【67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