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意大利记者法齐在社交网络X表示,俄乌停火失败,俄罗斯和平倡议被阻止,都说明了一点,北约从未停止威胁俄罗斯。 他认为,乌克兰危机,就是北约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威胁,扶持乌克兰傀儡泽连斯基上台,其实俄罗斯从来没有威胁北约,到现在为止,西方终于有人说实话,终于真相大白。 自1999年北约首次东扩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以来,这个冷战时期的军事集团非但没有解散,反而以每年新增1.5个成员国的速度向俄罗斯边境逼近。 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更明确将乌克兰纳入“成员国行动计划”,这直接触碰了俄罗斯的核心安全红线。 俄外长拉夫罗夫多次强调,北约东扩“不可接受”,因为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失去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缓冲带。 这种危机感在2025年达到顶点。北约不仅在波罗的海三国部署了“刺猬2025”军演,动用16000名士兵、挑战者2坦克和HIMARS火箭炮模拟对抗俄军入侵。 更是在乌克兰启动“优先需求清单”机制,通过荷兰、德国等国的15亿美元资金支持,向乌方提供远程无人机、爱国者导弹等尖端武器。这种持续的军事威慑,让俄罗斯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俄罗斯并非没有寻求过和平。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期间,俄乌曾接近达成协议,乌方同意放弃加入北约以换取俄方撤军。但美国时任国务卿布林肯却紧急召见乌克兰谈判代表,施压其放弃妥协。 这种模式在2025年再次上演:普京8月提出以乌方从顿涅茨克、赫尔松等四州撤军为条件停火,却被北约秘书长吕特斥为“占领提议”,泽连斯基更以宪法限制为由直接拒绝。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西方自己承认曾通过《明斯克协议》拖延时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2022年坦言,2014年签署协议的真实目的是让乌克兰有时间“重新武装”。 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彻底摧毁了俄罗斯对西方谈判诚意的信任。正如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所言,西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履行协议,他们需要的是一场“可控冲突”来消耗俄罗斯。 泽连斯基2019年通过选举上台时,曾承诺推动与俄罗斯和解。但在北约的深度介入下,他的政策迅速转向对抗。 2025年8月,泽连斯基与吕特会晤时明确要求“类似北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条款”,并推动建立由北约主导的“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将乌方武器采购直接纳入北约供应链。这种紧密捆绑,使得乌克兰逐渐丧失外交自主权。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约的情报渗透。据披露,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不仅为乌军提供实时战场数据,还协助制定反攻计划。 2025年5月的“刺猬2025”军演中,北约甚至模拟了乌克兰军队配合北约部队实施联合空降作战的场景。这种深度介入,让乌克兰越来越像北约的“准成员国”,而非主权国家。 尽管北约试图通过宣传塑造“俄罗斯侵略”的叙事,但越来越多西方人士开始反思。法国前总统奥朗德指出,明斯克协议本质上是“给乌克兰争取重新武装的时间”; 英国前工党领袖科尔宾更直言“北约最终必须解散”。这种觉醒在2025年达到高潮: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批评美国要求的5%防务开支目标“脱离现实”,德国总理朔尔茨更公开表示“无法接受”。 这种反思背后,是西方民众对战争代价的日益不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25年民调显示,55%的受访者反对继续增加对乌援助,51%认为“已经做得足够多”。 当欧洲民众在能源危机中瑟瑟发抖,而乌克兰却源源不断获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时,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这场战争究竟在维护谁的利益? 北约的持续扩张和对乌克兰的深度操控,本质上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战略布局。通过制造“俄罗斯威胁”,北约不仅巩固了对欧洲的控制,还为军工复合体创造了巨额利润。 但这种零和博弈思维,最终只会导致冲突螺旋升级。当俄罗斯的安全诉求被长期忽视,当乌克兰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真正的输家永远是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普通人。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基于霸权逻辑的军事联盟都无法带来持久和平。唯有摒弃冷战思维,建立平等对话机制,才能打破“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正如意大利记者法齐所言,当西方终于有人敢说出真相,或许这正是改变的开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彻底绝望了!不是因为他丢了乌东四州,也不是因为没有得到美
【49评论】【47点赞】
用户61xxx60
北约威胁俄罗斯,俄罗斯可以打北约啊,为什么去侵略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