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五共和,恐怕要毁在马克龙手上,跟中俄平起平坐的五常之一,怎么混成了这副模

天天纪闻 2025-09-11 12:41:39

法兰西第五共和,恐怕要毁在马克龙手上,跟中俄平起平坐的五常之一,怎么混成了这副模样?   马克龙 9 个月前刚任命的总理贝鲁,最近又没通过国民议会的信任投票,灰溜溜地下台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自从戴高乐建立第五共和国以来,政府因为信任票没通过而倒台的事儿总共就发生过三次,结果这三次全让马克龙赶上了。这纪录创造得实在有点尴尬,也说明法国的政局现在乱得厉害。   贝鲁这次栽跟头,主要是因为他提的 2026 年预算计划太激进了。计划里说要削减 438 亿欧元的财政支出,还要取消两个公共假期,连医保开支都要大幅压缩。   可法国现在的财政状况早就捉襟见肘了,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末,公共债务总额已经达到 3.345 万亿欧元,相当于每个法国人身上背着 5 万欧元的债,债务占 GDP 的比例更是高达 114%。   社保系统的窟窿也越来越大,2024 年赤字 153 亿欧元,2025 年预计要涨到 221 亿欧元。   贝鲁想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老百姓不答应,左翼觉得这是在砍穷人福利,极右翼又嫌做得不够,两边一合计,364 票反对直接把他轰下了台。   现在国民议会里的情况更是复杂。577 个席位中,左翼联盟 “新人民阵线” 占了 190 席,执政党联盟 “在一起” 只有 161 席,极右翼的国民联盟拿了 123 席。   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谁都凑不够 289 席的绝对多数,结果就是不管马克龙推出什么政策,总有人联手反对。   就像这次的预算案,左翼嫌削减福利不公平,极右翼觉得减税力度不够,两边居然达成默契,一起把政府给否了。马克龙自己的执政党也人心涣散。   没办法,马克龙只能把 39 岁的国防部长勒科尔尼推出来当新总理。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已经没什么合适的人选了。这个勒科尔尼虽然年轻,但缺乏处理经济和民生问题的经验,更麻烦的是他和极右翼走得很近。   去年就有报道说,他和国民联盟主席巴德拉秘密共进晚餐,这种关系让左翼和中间派都对他很不信任。   有意思的是,国民联盟这次居然表态愿意和勒科尔尼合作,毕竟前两次推翻政府他们都出了大力。这就意味着新政府得看极右翼的脸色办事,想想都觉得尴尬。   法国的经济问题可不是一天两天了。高福利体系就像个无底洞,政府借债借得停不下来。   贝鲁自己都说,法国过去 50 年 “借债成瘾”,现在每年还债的钱比教育投入还多,甚至超过了国防开支。欧盟规定预算赤字不能超过 GDP 的 3%,可法国去年的赤字高达 5.8%,几乎是规定的两倍。马克龙想改革,可老百姓不买账。   9 月 10 日勒科尔尼刚上任,全法国就有 19.7 万人上街抗议,巴黎街头都出现了焚烧建筑、封锁交通的场面,警方一下子抓了 540 人。   其实马克龙早就想动养老金这块硬骨头,2023 年他想把退休年龄从 62 岁提到 64 岁,结果引发了三个月的大罢工,全国交通瘫痪,连埃菲尔铁塔都关了门。   最后虽然硬着头皮通过了改革,但他的支持率直接跌到 30% 以下。现在大家对 “改革” 这两个字已经敏感到不行,贝鲁的预算案一出来,76% 的人觉得治标不治本,82% 的人认为负担分配不公平。这种情况下,勒科尔尼想推进改革,难度可想而知。   国内乱糟糟,国际上法国的影响力也在打折扣。马克龙本来承诺 2027 年把国防开支增加到 640 亿欧元,可现在预算案通不过,这个计划只能往后拖。   在乌克兰问题上,他牵头组织的 “志愿联盟” 本想展示法国的领导力,结果连派兵的钱都凑不齐,最后只能靠德国和波兰撑场面。   更尴尬的是,他在巴以问题上高调承认巴勒斯坦国,结果以色列直接威胁要关闭法国驻以总领馆,这种 “雷声大雨点小” 的外交让欧盟伙伴都看在眼里。   现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极右翼政党纷纷上台,开始质疑欧盟一体化,马克龙一直鼓吹的 “欧洲战略自主”,听起来越来越像句空话。   戴高乐当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就是想避免政府像第四共和国那样三天两头倒台,特意给了总统很多权力。   可现在这些权力在马克龙手里,反而成了政治动荡的催化剂。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现在提前选举,民调显示国民联盟及其盟友能赢得 33% 的选票,是中间派的两倍多。要是 2027 年总统选举极右翼真的上台,那法国的政治版图可就彻底变了。   马克龙把勒科尔尼推上总理宝座的时候,可能忘了戴高乐的另一句话:“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不改革的代价更大。” 现在的法国就卡在这个两难的路口,不改革吧,债务窟窿越来越大;改革吧,老百姓上街抗议。   勒科尔尼这个39岁的新总理,能不能带着法国走出这个死循环,恐怕连马克龙自己心里都没底。毕竟三次总理倒台的纪录摆在那儿,谁也不敢打包票说下一次不会来得更快。

0 阅读:2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