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年一月七日的沈阳城,呵气成冰。杨宇霆公馆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

梅梅谈世界 2025-09-11 16:38:23

一九二九年一月七日的沈阳城,呵气成冰。杨宇霆公馆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天是杨父七十寿辰,整个公馆张灯结彩,门前车水马龙。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带着厚礼亲自登门:三十根黄澄澄的金条,两万现大洋。 这份贺礼不可谓不重,足以显示对这位老臣的重视。杨公馆内宾客云集,东北政要、商界名流络绎不绝。但真正让张学良停住脚步的,是摆在显眼处的那本烫金贺寿名册。 随手一翻,几个名字赫然在目: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奉天特务机关长秦真次、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理事松冈洋右......几乎半个关东军司令部的人都送来了贺帖。   更让张学良眉头紧锁的是,在场不少官员见到他这位东北最高统帅只是简单致意,转而却围在杨宇霆身边谄媚讨好。 有人甚至当面奉承杨宇霆是“东北诸葛亮”,这话听在年轻的统帅耳中,格外刺耳。杨宇霆这天格外意气风发。他穿着绛紫色缎面长袍,周旋于宾客之间,对各方来的祝贺照单全收。 当张学良上前道贺时,杨宇霆只是微微颔首,随即又转身去招待其他客人。这种怠慢态度与数月前在张学良办公室里的情形如出一辙,那时杨宇霆经常不请自入,甚至随手翻看张学良桌上的文件。   寿宴上的喧嚣持续到深夜。而此刻的少帅府内,张学良却难以入眠。他想起父亲张作霖被炸身亡后,杨宇霆时常以“辅政”自居,甚至公开说“汉卿还是个孩子”; 想起兵工厂的款项调动自己这个司令长官竟要做不了主;想起日本人明显更买杨宇霆的账......   就在寿宴后第六天,一月十三日,杨宇霆和常荫槐一起来到帅府。他们拿出事先拟好的文件,要求张学良签字批准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任督办。 理由是中东铁路“事权不统一”,需要专门机构管理。张学良沉吟片刻,推说天色已晚,请他们明日再来。   二人刚离开,张学良立即召来警务处长高纪毅。三人围坐在老虎厅内,张学良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银元:“杨常二人跋扈已久,今日之事诸位都看见了。 我意已决,就此除害。”说罢将银元抛向空中,连掷三次,皆是正面朝上。当晚,杨常二人再次来到帅府时,直接被引至老虎厅。 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埋伏的卫兵已经一拥而上。几声枪响过后,这两位在东北权势熏天的人物,就这样倒在了地毯上。   事后,张学良亲自起草通电,列举杨常“勾结外人”、“图谋不轨”等罪状。他还特意派人给杨宇霆家人送去了抚恤金,并允许正常发丧。 但东北政界人人都明白,这场发生在老虎厅的处决,与其说是依法办事,不如说是一场权力的终极较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日本关东军对杨宇霆之死反应异常平静。这反而从侧面印证了张学良的判断:杨宇霆与日本人的关系,或许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简单。 而经此一事,二十八岁的张学良真正掌握了东北大权,开始了他主政东北的时期。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