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那么大,却只剩一小块能住人! 光看数字你都不敢信 —1700 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两个中国那么大,地图上摊开能占满整个东欧和北亚,这规模说出来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可别被这 “大块头” 骗了!你打开地图看一眼就懂了:北边的西伯利亚,全是硬邦邦的永久冻土,踩上去都能硌得脚疼;东边远东更离谱,一座接一座的高山杵在那儿,把土地切得七零八落。 这俩 “拦路虎” 一折腾,俄罗斯能住人的地儿,一下就少了大半。 你想,零下三四十度的地方能住人吗?根本不可能!冻土上盖房子就是瞎折腾,冬天冻得结结实实,夏天一化冻,地基直接往下陷,房子都能歪歪扭扭; 想种点菜更是做梦,土地冻得比石头还硬,种子埋下去连芽都冒不出来;就连玩手机都闹心,信号塔在低温里老罢工,打个电话断三回,发个微信得等半天。 偏偏在这么大的国土里,西部那片伏尔加平原,成了独一份的 “香饽饽”。 它面积跟咱们华南加华北差不多大,却硬生生挤下了俄罗斯七成的人 — 相当于全国大部分人,都挤在这一小块地儿过日子! 为啥大家都往这儿凑?说穿了就是俩字:舒服。 从老早以前,俄罗斯人就盯着这了。伏尔加河跟条大动脉似的,不光能浇地种庄稼,还能开船运东西,早年的城市都是顺着河建的,日子过得比别处滋润多了。 再看气候,冬天没西伯利亚那么冻得死人,夏天还能热起来,种小麦、玉米都没问题;地面平得跟摊开的床单似的,修公路、盖厂房一点不费劲,这条件换谁都愿意来。 可其他地儿就没这么好命了。 就说西伯利亚,地下全是宝贝 —石油、天然气能抽不停,煤炭堆得跟山一样。可挖这些宝贝太费劲了!冬天机器一拿出来就冻住,得裹上好几层保温套才能转;工人出门得穿跟粽子似的,露个脸都怕冻掉,光保暖装备就得花不少钱。 更麻烦的是,挖出来的东西运不出去,西伯利亚连条像样的路都少,运到西部得走好几天,成本高得吓人,企业都不愿意来。 远东更惨,挨着中国、日本这些邻居,位置看着挺好,却没几个人愿意来。俄罗斯政府不是没努力过,喊着 “去远东定居有补贴”,还拉外资建厂,可没几个人动心。 冬天冷得能冻裂水管,出门买个菜都得走二里地;再说配套,小镇上就一所破学校,医院连个像样的医生都没有,年轻人宁愿在西部挤出租,也不想来这儿遭罪。 更有意思的是,人越往伏尔加平原挤,这儿就越热闹,形成了 “滚雪球” 效应。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全在这儿,工厂一家接一家开,找工作容易得很; 好学校、大医院也都往这儿堆,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反观西伯利亚和远东,人越来越少,商店、学校都关门了,越没人来越没人愿意来,成了恶性循环。 就连全球变暖这事儿,对西伯利亚也不是好事。冻土慢慢化了,看着好像能种地了,可一化冻地面就往下塌,公路裂得跟蜘蛛网似的,修好了又坏; 要命的是,冻土底下藏着甲烷,一释放出来又会让天气更热,简直是 “越化越热,越热越化”,根本没法好好开发。 其实俄罗斯这情况,就是各种事儿拧在一起造成的。 自然条件卡着脖子,历史上又一直往西部发展,加上经济、地缘这些事儿搅和,最后就成了 “大国土小宜居地” 的局面。 现在俄罗斯也在琢磨办法:怎么能低成本挖西伯利亚的资源,怎么能让远东热闹起来,怎么能不让人全挤在伏尔加平原。这些事儿看着简单,做起来难上加难。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 — 国土大不一定啥都好,能把有限的好地用好,平衡好各个地方的发展,才是真本事。
俄罗斯那么大,却只剩一小块能住人! 光看数字你都不敢信—1700万平方公里
古今知夏
2025-09-11 18:44:34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