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新动作针对中国人NASA于2025年9月5日起实施新规,禁止持有美国签证

楚然谈军事 2025-09-11 20:33:05

NASA新动作针对中国人

NASA于2025年9月5日起实施新规,禁止持有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参与其所有研究项目,这标志着2011年"沃尔夫条款"的进一步升级,从原先禁止中美官方航天合作扩展至全面排斥中国籍研究人员个体参与NASA相关活动。

此举不仅切断了中国公民作为承包商、研究生或大学科学家参与NASA研究的传统渠道,更突然终止了已参与项目人员的访问权限——他们被拒绝进入机构数据系统,也无法参加线下或线上工作会议。

NASA发言人贝瑟尼·史蒂文斯以"确保我们工作的安全"为由证实此政策,强调已采取"内部措施"限制中国公民对NASA设施、材料和网络的物理及网络访问。

这一决策深刻反映了美国在太空领域对华战略焦虑的加剧,以及中美太空竞争态势的显著升级。

从历史脉络看,此次禁令是"沃尔夫条款"逻辑的延伸和强化。

2011年该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美官方航天合作,但实践中仍允许持签证中国公民以非官方身份参与项目。

新规彻底关闭这扇门,表明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从机构层面延伸至个人层面。这种转变的时机耐人寻味:NASA正面临多重动荡,包括人员和预算削减,以及美国社会对其太空探索计划方向的质疑。更直接的原因是所谓"中国将抢先登月"的论调在全美蔓延,使NASA承受巨大压力。

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9月4日的内部讲话充分暴露这种焦虑,他宣称美国"一定会抢在中国之前登月",将赢得"第二次太空竞赛",甚至发誓"若中国真先登月,那我真是活见鬼了"。这种情绪化表态反映出美国航天领导层的不安与紧迫感。

技术竞争的现实对比是触发此政策的重要背景。

中国航天进展稳步扎实:

2024年6月"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2025年8月成功测试载人月球着陆器"揽月"的起降技术;

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与此同时,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却屡遭推迟:

原计划2024年载人重返月球,现已推迟至最早2027年;

关键技术如SpaceX的"星舰"登陆系统进展不及预期;

宇航服仍在研发中;

2022年无人绕月飞行任务出现隔热板脱落等严重问题。

前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坦承:"当前美国登月架构脆弱且过度依赖SpaceX,使计划易受冲击。除非做出改变,否则美国极不可能赶超中国预计的登月时间表"。这种技术反差与进度落差,使得美国选择以封锁而非竞争来应对挑战。

该政策暴露了美国航天战略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保护人类太空的一小步法"等立法保护阿波罗登月遗迹,担忧中国"把美国国旗拔了或拆走阿波罗着陆器零件";另一方面,又拒绝与中国开展实质性合作。

这种矛盾在月球样本研究上尤为突出:中国向NASA资助的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提供"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但这些机构却因"沃尔夫条款"无法使用NASA资金研究这些样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指出:"美国过去曾一度是开放的,但现在似乎相当封闭,而反观现在的中国,则非常开放。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心的增强"。

这种自信差异体现在合作态度上:中国已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而美国却不断收缩合作范围。

禁令的实施将产生多重负面影响。

首先,它损害NASA自身研究能力,排除有才华的中国研究人员将削弱科研团队多样性创新潜力。

其次,它进一步破坏中美间本已脆弱的学术交流渠道,阻碍科学知识的自由流动。

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促使国际伙伴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合作,前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警告:"若美国无法在近地轨道维持强大存在,不仅会削弱自身太空运营能力,还会促使国际伙伴转向中国'天宫'空间站"。

最后,此举开创危险先例,将国籍而非科学价值作为研究参与标准,违背科学无国界的基本原则。

从国际反响看,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与中国开放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国无意与任何国家搞'太空竞赛',也不谋求所谓的'太空优势'",并指出"美国公开将外空界定为'作战疆域',持续扩张外空军队,推进外空战场化,严重威胁各国在外空的共同安全和发展权益"。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上,中国与世界同行,为人类造福"。

中国承诺持续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即将发射的嫦娥七号将搭载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载荷飞往月球,这种开放态度与美国封闭政策形成强烈反差。

展望未来,此政策可能加速全球太空格局重组。

一方面,美国可能进一步强化对华技术封锁,甚至在月球资源开发规则制定上试图孤立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将继续扩大国际航天合作"朋友圈",通过共享成果赢得更多合作伙伴。

从长远看,美国这种自我封闭策略可能适得其反:既无法真正遏制中国航天发展,又可能使自身丧失合作机会,最终削弱全球领导力。

正如专家所言,"美国日益增长的'孤立主义'无助於其实现'太空野心'"。

在探索宇宙这个全人类共同事业中,合作而非对抗,开放而非封闭,才是真正推动进步的正确选择。

NASA此次禁令不仅是对中国研究人员的排斥,更是对科学精神本身的背离,其最终结果可能反而加速美国在太空领域相对优势的流失。

热点观点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Bill_Jr

Bill_Jr

1
2025-09-11 23:48

说的我好怕怕欧

楚然谈军事

楚然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