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她拒绝中央三次邀请,不想出任要职,这是为何?中央多次邀请她去担任重要的职位,但都被她拒绝了,明明是有更好的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个女人为啥就是不愿意去呢?她又是什么人,这样得中央的重视呢? 这个被中央三次邀请的女人,叫做王一知,她是革命烈士张太雷的夫人,也是当时教育界里非常有名的人。 面对中央对她的邀请,她之所以拒绝,也是因为她想留在教育一线,想要继续和孩子们好好相处,不愿意远离这里。 而她的经历,也是相当传奇。 她出生于一个文化家庭,父亲留学过日本,还当过国民政府国务院主事,因为不习惯官场那一套,选择了回乡。 但王一知并没有从父亲这里得到任何帮助,因为她是个女孩而不是男孩。甚至因为自己母亲没有生出儿子的原因,父亲还专门纳了妾,气的母亲50岁就去世了。 而没有了母亲的庇护,王一知的日子更加艰难,虽然考了学校,但父亲一分钱都没有给王一知,读书的几年间都是靠勤工俭学度日。 但这样的生活反倒激发了王一知的心,她坚定的要走革命道路,坚定的要解放女性的思想,五四运动时期,她积极参与学生运动,为此节衣缩食,她的行为激励了很多身边的朋友,让大家意识到:我们不做亡国奴。 可惜,父亲对于王一知的行为完全不支持,等到她从本地学校毕业,想要前往北京继续读书时,遭到了父亲的拒绝。 为了逃脱父亲的掌控,王一知决定先回桃源,再从桃源出发去北京。当时一起前往桃源的学生租了一条船,雇佣了人保护,行李随船一起。而王一知担心父亲知道了去拦她,便自己偷偷租了轿子从陆上出发。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样,让她躲过一劫,学生们当时的船被土匪抢了,就王一知一个幸免于难。 但没了行李,北京也去不成了,王一知为了生活,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做了小学老师,也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没过多久,王一知就得知上海有半工半读的平民女校,她参与了招生,顺利来到上海读书。 她认识了刘少奇等一众革命人士,也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张太雷,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可惜的是,王一知与张太雷才结婚不久,张太雷就英勇牺牲,留下了孤儿寡母,为了保护孩子,组织不得不询问了张太雷的前妻陆静华,希望她能抚养孩子。 可惜的是,虽然陆静华答应了组织的请求,但护送孩子的路上出了意外,孩子最终只能在慈幼园长大。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地下工作需要,王一知与我党另一个人员结为夫妻,在上海一带搭建电台,为我党传递情报。后来王一知也成为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地下交通员的原型。 新中国成立后,王一知一心留在教育一线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育工作上,中央几次想让她担任更重要的职位,都被她拒绝了。并且在中央把她的待遇调整为12级时,她也多次拒绝,最终保持8级不变。 1991年,王一知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89岁。 参考资料: 《张太雷夫人王一知的风雨人生》
中国严正警告台湾,台湾统一不需征求台湾意见! 中国政府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这一
【75评论】【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