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议会终于批准了武器现代化法案,伊朗总参将出资20多亿美元,购买外国武器。要加强空军力量,加强陆军力量,加强防空力量。 根据法案内容,伊朗政府将使用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强化防务能力。 第一笔资金是价值22亿美元的无息贷款,由伊朗中央银行提供担保。 这笔钱将用于紧急军事项目,由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监督执行。 除了这笔贷款,委员会还批准另一项22亿美元的拨款,专门用于采购外国军工装备。 目前这部分还没有公开具体采购对象。 另有一项金额达15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也被划拨为军事用途。 用途涵盖对外军事援助、军队战备提升等,同样没有细化说明。 这三部分资金加起来接近6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伊朗全年国防预算的三分之一。 力度之大,在近十年的伊朗国防预算结构中极为罕见。 官方解释说,这项措施是为“有效回应以色列的军事行为”,要“通过快速提升国防技术储备、战略机动性和武器系统现代化”,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外界普遍认为,这项法案具有极强的指向性。 虽然没有点名具体国家,但从声明语气、资金流向、采购目标上看,基本可以判断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应对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压迫。 这项法案虽然只是委员会阶段通过,但考虑到伊朗议会本身与军方、政府部门关系密切,最终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此次军费现代化法案没有明确列出具体兵种分配,比如空军、陆军或防空系统各自能分到多少。 而在以往预算公开中,伊朗军费开支通常都会标注出战机采购、导弹系统升级、雷达网络铺设等用途。 这次却一反常态,仅仅以“购买外国装备”这样一个大类,模糊地框定了采购用途。 信息越少,往往说明动作越敏感。 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信号,这项资金计划并不是来自年度财政预算,而是从几个临时渠道集中提取出来。 比如被冻结的外汇资产、石油出口额外收入、航空过境费用结算等。 这些钱原本不在常规财政预算内,使用起来更灵活,也更难受外部金融制裁限制。 换句话说,伊朗这回是真打算砸钱搞军备,搞的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不过目前尚未披露采购国。 考虑到伊朗此前在俄罗斯购入苏-35战斗机和S-300防空系统,也不排除这次继续向俄罗斯或者中国采购更先进的装备。 但也有声音指出,伊朗可能会通过第三国或非传统军贸通道,绕开欧美制裁进行交易。 甚至有可能采购无人机、雷达系统、电子战设备等更偏技术型或新型战法相关的装备。 总参谋部作为执行单位,会直接接触供应商、安排部署计划,这也说明采购装备很可能偏向前线实战、而非象征性提升。 比如可能强化短程防空系统、提高反制巡航导弹能力、或者建立更完整的反导网格。 过去几年,伊朗一直在国内推进武器自研,比如“霍拉姆沙赫尔”系列弹道导弹、“阿巴比勒”无人机、“巴瓦尔-373”防空系统等。 受限于技术瓶颈、成本控制和外部封锁,自主装备距离现代化标准仍有差距。 这次大规模投入,基本等于承认当前阶段必须依靠外购来补齐短板。 这种策略在当前局势下也可以理解。 以色列频繁在叙利亚、伊拉克甚至红海地区对伊朗目标发动空袭,伊朗国防体系压力骤增。 同时美国持续强化在波斯湾的航母存在,也给伊朗造成巨大威慑。 因此,无论从战略布局、国防自保,还是对外威慑角度考虑,伊朗都需要快速补强硬件能力。 不少观察人士注意到,议会这次法案中没有提及导弹项目,也没有提无人机研发,可能说明这些领域已经进入后续阶段,不需再通过议会公开预算来操作。 而那些被列入采购清单的大类装备,很可能是当前伊朗武器体系里最为缺失或急需提升的部分,比如第五代雷达网、战术通信系统、多用途轻型装甲车等。 从资金结构和用途判断,陆军和防空系统得到的资金比例可能会更高。 伊朗空军虽然近年来有引进,但整体数量和维护成本依旧过高,不太可能一次性吞下几亿美元的大单。 此外,考虑到美欧制裁背景下,伊朗在高端航发、电子战设备等方面无法自研,也没有公开军购对象,这次的采购过程极可能会绕过传统流程,通过灰色地带操作。 总的来看,这项军费法案通过后,意味着伊朗军方将拥有一次集中大手笔采购和升级的机会。 它不是某一兵种的小修小补,也不是象征性的预算拨款,而是真正动用了非常规资源,执行非常规采购路径,搞一轮实打实的现代化升级。 而这背后,也透露出伊朗高层对局势的判断:中东局势已进入极度紧绷状态,常规军备模式已经不够用了。 不再等待,不再遮掩,直接投钱,直接买装备,直接给军方授权,这种果断操作,不像是准备,而像是倒计时。 参考信息: 伊朗议会委员会通过“抗以色列罪行”国防拨款法案 · 观察者网 · 2025-09-07
伊朗暗示中国快点落实4000亿美元合作协议,急需20亿美元买武器,提醒中国歼10
【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