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后悔了吧!”9月9日报道,福建福州,一13岁男孩经常投喂流浪猫,结果手臂上长

史太郎呀 2025-09-13 13:13:34

这下后悔了吧!”9月9日报道,福建福州,一13岁男孩经常投喂流浪猫,结果手臂上长出一颗红肿的“大瘤子”!本以为是恶性肿瘤,没想到专家却认为可能是“猫抓病”,没有盲目的动刀,最终经过专家的治疗,男孩的手臂顺利康复。网友:谁还敢养猫! 9月9日光明网报道,福州城里,一个善良的初中生差点因为爱心惹上大麻烦,这事儿说起来,还真让人心里忐忑不安。 小宇今年刚满13岁读初一,是个特别有爱心的孩子,小区里那些流浪猫,他看见就心疼,经常偷偷拿家里的猫粮去喂,有时候猫咪吃得香,他还忍不住伸手摸摸毛茸茸的小脑袋,谁知道麻烦就这么悄悄找上门了。 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前,小宇洗澡时无意间摸到右上臂内侧有个小疙瘩,起初也就黄豆大小红红的,摸着有点硬,他没当回事,以为是蚊子叮的包,可这玩意儿长得特别快,不到一周就肿成鹌鹑蛋那么大了,看着就吓人。 爸妈急坏了,赶紧带他去附近医院,医生看了片子,脸色凝重地说:"这个肿块看起来不太好,像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这话如同晴天霹雳,把一家人都给炸懵了,13岁的孩子怎么会得肿瘤? 当天晚上小宇爸妈一宿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孩子赶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接诊的林医生很有经验,他没急着下结论,而是蹲下来仔细观察小宇胳膊上的肿块,又把检查报告翻来覆去地看。 这个病灶有点特殊,不像典型的恶性肿瘤,林医生若有所思地说,孩子平时有没有接触过猫狗? 这一问妈妈突然想起来:他总是在小区喂流浪猫,有时候还会摸摸它们。 林医生眼睛一亮:很可能是猫抓病。 猫抓病在医学上称为猫抓热,由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虽然名字里有抓字,但其实不一定非得被抓伤才会感染,猫抓病患者可在抓伤部位出现一个红色、无痛肿块,小宇的症状正好对得上号。 为了确诊医院动员了好几个科室的力量,穿刺、病理分析、细菌培养,甚至专门的病原测序都做了,可检查结果让人意外,没有检测到猫抓病的致病菌。 这下连医生都有点犹豫了,但林医生坚持自己的判断:小宇的症状、接触史,还有影像学表现都符合猫抓病的特征,有时候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没有感染。 经过感染科专家会诊,医生们决定按猫抓病进行试验性治疗,大环内酯类较常见的是红霉素或者阿奇霉素,医生给小宇开了阿奇霉素联合利福平的治疗方案。 奇迹发生了,用药一个月后,小宇胳膊上的大瘤子消失得无影无踪,磁共振显示原来的病灶也明显缩小了,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说起这猫抓病还真不能小看,常见易感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轻的时候就是发烧、淋巴结肿大,但严重起来可不得了,有的医院诊断怀疑是肿瘤,就像小宇这样差点被误诊,更可怕的是如果感染扩散,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眼睛,甚至肝脾。 医生指出,流浪猫身上的健康隐患确实不少,17种巴尔通体可引起人卡瑞恩病、战壕热、猫抓病等多种疾病,而且流浪猫生存环境恶劣,身上携带病原体的几率比家养猫高得多,跳蚤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它们在猫之间传播细菌,人一旦接触就可能中招。 那是不是就不能喂流浪猫了,倒也不必因噎废食,关键是要做好防护:喂食时保持距离,别直接用手接触,可以把食物放在固定地点,等猫吃完再离开。 如果实在想摸记得戴手套,万一被抓伤或咬伤,立刻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用碘伏消毒,当天就去医院检查。 家里有小孩的更要注意,孩子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要教育他们喂猫时注意安全,千万别随便摸,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告诉医生有没有接触过猫,这对诊断很重要。 小宇这次算是有惊无险,多亏遇到了经验丰富的医生,他说以后还是会继续喂流浪猫,但会更加小心,毕竟善良不应该成为受伤的理由。 城市里的流浪猫确实需要关爱,但在献爱心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也很重要,科学喂养、保持距离、做好防护,这样才能让爱心之路走得更远更安全。

0 阅读:249
史太郎呀

史太郎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