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不久,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担心,如果蒙古靠不住,俄方有备胎。这话说得不重,但分量却重得很。
其实,这个“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可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俄罗斯是打算借道蒙古国修建管道,把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送到中国华北地区。
蒙古国夹在中俄中间,本来有地理优势,完全能靠过境费赚一笔。可谁能想到,蒙古当场单方面将过境费暴涨到每年20~3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贸易额的三成,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更过分的是,它居然还提出附加条件,让俄罗斯帮忙修建贯穿蒙古南北的铁路和天然气加工厂。这还不算完,蒙古国还频繁和西方走近,跟美国签“开放天空”协议,允许美军运输机经过领空,还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稀土资源,明显是想靠西方来制衡中俄。
俄罗斯早就吃过这种亏,2009年那会儿,乌克兰就靠着手里的输气管道,把俄罗斯给欧洲的天然气说掐就掐了,结果整个欧洲冻得跳脚,俄罗斯的出口收入也少了240亿美元。这种亏吃一次就够了,现在跟中国做这么大的生意,怎么可能不提前留一手?
俄罗斯说的“备胎”,早就明晃晃摆在那儿了。现在正跑着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每年稳稳当当送380亿立方米过来,加上其他线路的增量,就算没蒙古这茬,俄罗斯对华供气也能轻松突破1000亿立方米。
更别说俄罗斯给中国的气价还比给欧洲的便宜,每千立方米能差出几十美元,这么划算的买卖,他们可不想因为第三方出岔子黄了滩儿。
而且蒙古这地界的施工难度确实不小,800公里的管道要穿过草原和山地,光环境评估和地形勘探就耗了不少功夫,更别说耐寒合金管道和智能监控这些技术活儿,哪一样出点纰漏都得耽误工期。
按照规划,就算一切顺利,这条管道也得到2030年前后才能通气,这五六年里要是蒙古政局有个风吹草动,或者突然想把过境费从8%涨到10%,俄罗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国等气用。
所以,这话听着是安慰中国,实则也是敲山震虎——你蒙古可得靠谱点,不然这生意有的是人接。
说到底,这句“备胎”宣言就是俄罗斯的老江湖套路。既给足了中国定心丸,证明自己供应能力靠谱;又暗暗提醒蒙古别耍小聪明,过境费该多少就多少;顺带还展示了自己在能源牌桌上的底气——就算少了中间环节,生意照样能做。毕竟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生意,背后是两国真金白银的利益绑定,俄罗斯可不会犯让煮熟的鸭子飞了的傻事儿。
这种表面云淡风轻,实则步步为营的操作,把能源合作里的门道玩得明明白白,既保住了面子,又攥紧了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