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苏鲁豫支队1大队3营9连驻地郑集,来了一队求雨的百姓。到达郑集,

思绪永恒 2025-09-14 05:47:45

1940年6月,苏鲁豫支队1大队3营9连驻地郑集,来了一队求雨的百姓。到达郑集,求雨队伍朝八路军开枪,9连才知道“求雨队伍”是伪军假扮的。大队长听说9连遇袭,下令全大队:“让他们看看‘龙王爷’得厉害!”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华中地区形势复杂,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游击作战,同时还要应对日伪军的频繁扫荡。1940年上半年,皖东北一带遭遇大旱,庄稼收成受影响,当地百姓常常组织求雨活动,队伍抬着神像走村串户。这种风俗在当时很常见,也给日伪军提供了可乘之机。那时候,中共中央中原局需要召开会议,讨论抗日计划和帮助群众渡过灾年的办法。会议地点选在洪泽湖西侧的水牛冲,靠近郑集和双沟之间。参加会议的有中原战场上的抗日领导干部,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中原局把会议外围的保卫任务交给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这个大队的前身是115师343旅685团一部,1939年挺进苏鲁豫边区后改编而成,以南昌起义的老兵为基础,战斗经验丰富。大队长胡炳云是四川南充人,早年参加国民党部队,1929年随旷继勋起义加入红军,经历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1年入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副团长升到大队长,率部在华北和苏鲁豫地区多次打击日伪军,部队被称为“胡大队”,敌人一听就头疼。1940年春,胡炳云带队开辟皖东北根据地,摧毁几个日伪据点,保护群众生产。接到保卫会议的任务后,他派出一个连直接守水牛冲,主力部署在郑集一带,同时派出侦察队监视泗县方向的敌情。 会议消息不知怎么泄露出去,驻徐州的日军21师团得到情报,认为这是围捕八路军领导干部的机会,便派出一个联队规模的部队,带着伪军300多人,从灵璧和泗县方向迂回包抄。日军这次行动比较谨慎,先让伪军打头阵。为了接近目标,他们想出个主意,利用当地求雨的风俗。伪军200多人脱下军装,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腰间藏短枪,抬着一个猪头,扛着布幡、蜡烛和黄纸,装成求雨队伍,混在真实队伍中悄然前进。整个皖东北到处是这样的队伍,日伪军就借此掩护,向水牛冲靠近。八路军的游击队分散在周边乡镇打探情报,但没发现这支伪装队伍。伪军不费力气就到了郑集西北外围,以为这里就是会议地点,通过电台报告位置,日军主力随后跟上。 伪军队长看到机会,决定违令提前行动,不等日军主力就进攻郑集。郑集离水牛冲还有段距离,驻守的是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3营9连。因为没收到敌人靠近的报告,战士们警惕性稍低。伪军抬着猪头进村,见到八路军士兵,以为是领导干部,就从腰后抽出短枪开火,几名战士当场牺牲。9连长听到枪声,赶紧收拢部队,利用村中地形与伪军展开争夺,拖慢了他们的进攻步伐。这时候,胡炳云在附近据点得到郑集遇袭的消息,马上让大队主力折返,下令全大队反击,让日伪军见识“龙王爷”的厉害。 胡炳云率第一大队1营和2营赶到郑集,日军主力也分三路抵达,比八路军晚一步。胡炳云指挥2营守住郑集北侧丘陵,阻挡日伪军通往水牛冲的道路。他亲自率1营和3营,击破日伪军左路进攻。日军炮兵开始轰击,骑兵在炮火掩护下冲击,但郑集地形狭窄,不利于骑兵展开。胡炳云看出破绽,命令集中迫击炮和掷弹筒,等骑兵靠近阵地时开火。炮弹炸在骑兵群中,马匹受惊后退,踩伤不少日伪步兵。炮击结束后,胡炳云指示节省弹药,等敌步兵靠近再射击。日军指挥官误以为郑集是会议地点,下令伪军在前、日军在后冲锋。敌军接近阵地30米时,胡炳云让战士投手榴弹,然后猛烈射击,手榴弹在人群中爆炸,日伪军伤亡严重。 日军指挥官不顾损失,继续驱兵前进,逼近八路军阵地。时间到黄昏,八路军弹药耗尽,胡炳云命令上刺刀,进行白刃格斗。战斗从白天持续到黑夜,附近八路军部队听到枪炮声,赶来增援。日军指挥官听到四周枪声,看到八路军没有后退迹象,为避免被围歼,下达撤退命令。这次战斗,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牺牲200多名战士,消灭日伪军400多人,完成保卫任务。第二天,会议结束,中原局领导听说郑集战斗的情况,称赞第一大队继承南昌起义传统,能打硬仗。战斗结束几天后,皖东北下起大雨,百姓们说“龙王爷”显灵了。 胡炳云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指挥果断,部队顽强抵抗,确保了中原局机关的安全。这不是他第一次面对日伪军的围攻,早年在鄂豫皖苏区,他就率连队设伏打击敌人,长征时翻雪山过草地,积累了丰富经验。抗日时期,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在他的带领下,多次主动出击,摧毁日伪据点,扩大根据地。1940年8月,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一支队,胡炳云任支队长,继续在华中作战。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部队从木船过江,攻克城镇。1955年,胡炳云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担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86年逝世。

0 阅读:57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