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T光模块一夜杀进千美元区间,大华把海外2800美元报价切成三分之一,中际旭创良率飙到90%,国产光芯片集体掀桌。
这不是价格战,是技术路线在换轨。
硅光+CPO把激光器、调制器塞进同一块硅片,线路缩到发丝级,散热靠迷宫片直接贴在芯片背面,功耗瞬间掉四成。
工艺越激进,良率越像生死线;能把成本打穿地板,是因为国产供应链第一次把激光器、调制器、硅光芯片全部攥在手里。
事件只占三成,七成看深层:当AI集群功耗以兆瓦计时,省1W等于省一座小型变电站,1.6T模块每降1美元,十万卡集群就能省出几辆Model Y。
需求端,2025年800G缺口1800万只,1.6T紧跟着就是600万只,谁先放量谁锁定订单。
风险也同步放大:硅光产能一旦过剩,千美元报价可能腰斩再腰斩。
读者觉得,下一轮杀价会从1.6T直跳3.2T,还是CPO直接把可插拔模块连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