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这么看好雷军?查了不少资料才明白,小米表面上是做科技的,实际上是供应链的高手,一条供应链就能带动一大批工厂和工人,小米产品多,产业链也广,靠它赚钱的工厂自然也特别多。 雷军和小米团队最早就没想着简单挣钱走人,他们每一步都想着怎么把产业链铺开,谁能给供货,怎么压成本,怎么保证各种零件不断档,那时候手机市场内卷得厉害,小米就是靠和供应商捆绑给了对方长期订单,生产工人才能有活干,工厂才能开下去,哪怕碰到某块元器件突然紧缺,小米也能临时切换别家,产品不断档市场也就没丢。 后来小米火起来后不是只盯着手机吃老本,而是连带起了智能家电、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甚至电动车,这背后就是供应链能力越做越扎实,每新发一类产品就拉起一批新厂、带动一帮新工人不断往前跑,2025年光智能设备全球联网数就破了十亿,一帮工厂跟着小米活下来了。 近两年全球原材料紧张,芯片又成了“硬通货”,谁家产品卡壳谁就掉队,小米不怕变数就因为他们合作厂商多准备得早,无论芯片还是其他关键零配件,总能先凑齐货让生产线不掉链子。 不光在国内,像印度、东南亚这些市场小米本地化供应链也做得扎实,生产和销售能快速跟上市场变动,小米顶住压力背后是几十万个普通工人的饭碗没掉下来,是地方产业链还能有序运转。 小米这两年上汽车新项目,刚一亮相就引来市场热议,国家愿意给机会就是因为看到小米足够懂怎么统筹一堆工厂、怎么调度几百家配件商一起干活,这是别的公司一时半会学不来的。 小米造出来的电车一开售就上热搜,交付也跟上了,这背后的供应链调配能力可不能小看,别人还在为产能发愁小米的车已经上路了。 小米这整套打法带来的变化不是只让公司收益,而是把优势传递到了产业链上,把大量普通工人成了熟手,把小工厂变成了能吃饱饭的稳定企业,很多地方因为有了小米的订单整个经济环境都跟着活起来。 遇到大环境不确定,小米这事前准备、合作伙伴多的策略让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也正因这种务实不张扬的风格和带动实体经济的能力,小米在国家心里的分量一直不低。 技术能领先是好事,能把产业链带着全国工人和工厂一起走得更远更稳才是国家最想看到的。
这就是雷总的牛批之处,小米口碑赢麻了!
【1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