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媒报道,近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为了不被美国制裁,意大利要

修竹崽史册 2025-09-15 14:41:41

据欧媒报道,近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为了不被美国制裁,意大利要求中国中化持有的世界知名轮胎品牌倍耐力37%的股份退出持股。”   欧美对中资的态度这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特别是美国直接对意大利施加压力,担心倍耐力在技术、数据领域里如果受中国资本影响会带来供应链安全问题,也警告意大利如果没有调整,可能会波及本国市场和关键业务的稳定。   倍耐力之所以引发这么大风波,除了它是在全球轮胎市场里的“金字招牌”,更因为它牵涉到意大利本土制造业的荣誉、交通安全等多重因素。   美国在轮胎、汽车、科技等领域都强势介入,让意大利在两大经济体中间骑虎难下,于是梅洛尼政府决定主动应对,要求中化退出高比例持股。   中化在公司治理、董事会席位、甚至CEO任命上的权力都有所减弱,不再是企业实际控股方。   这对倍耐力来说,是一次彻底的“结构性调整”,虽然中化还握着37%的股份,但是倍耐力已经不再由中国资本控股。   意大利本土第二大股东Camfin也趁机开始筹划增持,有分析认为,未来它可能会把份额提高到接近30%,以更快实现本土资本对轮胎巨头的全面控制。   倍耐力的业务战略也可能随之调整,公司需要应对美国各种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政策,不得不从股权到经营层面都进行“自保”。   放眼欧洲,不只是倍耐力,很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去中国化”的压力。   欧洲各国越来越在意战略行业的安全,企业的实际掌控权成为焦点。   这次倍耐力风波,也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欧美合力应对中国资本的新样板。   如果倍耐力顺利完成股权调整,其他重要企业也可能照这个模式收紧对中企的股权政策。   对于中国中化这种全球化布局的大型企业来说,这场风暴意味着以后海外并购的门槛更高,政策环境更复杂,海外扩张不再那么容易了。   要说全球化从十年前的机会满满到现在频频遇阻,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欧洲企业在战略资产问题上越来越强调身份和归属感,尤其在地缘政治高度敏感的大背景下,资本流动、企业治理乃至技术合作都变得小心翼翼。   本来中化通过并购助力倍耐力成为全球轮胎行业的“常胜军”,现在却不得不因国际压力主动“退出”大舞台。   而对于意大利政府来说,这既是向美国表态,也是出于本国产业安全的考量,毕竟投资市场局势一旦变化,整个供应链、产品出口、技术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倍耐力事件,不只是单一个案,它反映了当前全球产业和资本格局的巨大变化。   无论中企、中化还是意大利本土企业,大家都在重新盘算怎么应对这类外部压力,一方面不能放弃国际合作和开放,一方面又很难忽视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未来类似“去中国化”的案例肯定还会在欧洲出现,中资企业如何调整阵脚,也会成为持续的关注焦点。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