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仗,已经打完了!很多人还以为,我们跟菲律宾还在“对峙”。错了!真相是,当中业岛上的菲律宾驻军,连吃饭喝水,都需要提前48小时向我们海警“打报告”的时候,这场仗,其实早就结束了。 你看懂这套“监狱式”管理,有多狠了吗?岛上那几百号人,每天至少需要4000升淡水、200公斤粮食,才能活下去。我们海警就卡着这个最低标准,让你饿不死,但也绝对吃不饱。你想多运一点建材、燃油,去加固工事?门都没有。 去年台风季就上演过经典一幕,三艘菲律宾补给船被我们拦在外面整整七天,岛上直接断了粮,据说那几天驻军用压缩饼干配雨水当主食,连平时看不上的野菜都被挖光了。 这种时候才明白,所谓的 "对峙" 不过是给外人看的戏码,真正的掌控权早就在我们手里了。菲律宾想运点水泥钢筋加固工事?门都没有,中国海警的船就在那盯着,补给船上装的是大米还是钢板,用望远镜一看便知,去年三月他们偷偷运建材被水炮拦回去的事还没忘吧,最后不得不挥舞白旗才保住船没被撞坏。 这套管理模式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绵密无孔。按照规定,所有物资都得提前申报,淡水只能按人头算,粮食只给够基本热量,想多带一桶燃油都得写详细说明。 有菲律宾士兵在社交媒体抱怨,岛上的发电机每周只能开两小时,晚上想看书都得用蜡烛,这种日子过久了,再硬的骨头也得磨软了。更绝的是对 "非生存必需品" 的严格管控,他们曾想运太阳能板改善供电,结果被查出里面混了通讯设备,整船物资都被原封不动地挡了回去。 这一切操作的真正目标,藏在中业岛东南方向那片狭长的岛屿后面 —— 巴拉望岛。这个长 423 公里的岛屿就像菲律宾伸向南海的手臂,而中业岛就是这只手臂上的指尖,所有补给都得从巴拉望岛的乌卢甘湾海军基地出发,走那条 149 公里的海路才能到中业岛。 我们现在把中业岛围成铁桶,其实是在演练怎么掐断这条生命线。要知道,巴拉望岛不仅是补给中转站,更是南海通往太平洋的关键水道,中国海军舰艇从这里出去,比绕道马六甲海峡能节省两天航程,这步棋下得不可谓不深。 菲律宾不是没想过反抗,他们搞过所谓的 "曝光策略",每次运补都带着一群记者,想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结果去年六月那次,运补船故意冲撞中国海警船,被登临检查缴了八支枪,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说 "七人受伤",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码看一次笑一次。 他们还想学着填海造岛,结果运沙土的船刚出港就被拦了下来,现在岛上的跑道还是 2014 年修的那条,连大型运输机都落不了,所谓的 "三军驻守" 不过是自欺欺人。 这种 "温水煮青蛙" 的玩法比真刀真枪打仗高明多了。不用开一枪一炮,就靠日复一日的管控,让对方慢慢失去抵抗力。岛上的菲律宾士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刚来的时候个个雄心壮志,过不了半年就蔫了,毕竟每天计算着淡水用量、盼着补给船的日子,谁也熬不住。 有消息说,现在申请调往中业岛的士兵越来越少,都知道那地方看似是军事前哨,实则是被圈起来的孤岛。 美国倒是想插手,派军舰来晃过几次,可看到中国海警把补给线卡得死死的,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我们用的是海警船而不是军舰,用的是检查而不是开火,这种专业规范的执法手段让他们挑不出理来。 就像去年那次,菲律宾运补船被水炮警告后立刻转向,他们自己也知道,真要是硬闯,损失的可不止几船物资那么简单。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用后勤打出来的胜仗。中业岛就像个被切断供应链的工厂,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时间长了自然就运转不下去。 而巴拉望岛这条 "大动脉" 被我们摸清了脉搏,什么时候按一按、什么时候松一松,全都在掌控之中。现在岛上的驻军看着海警船来来回回,心里比谁都清楚,所谓的 "主权声索" 早就在每天的报备申请里被磨成了习惯,这场仗,确实早就结束了。
“美国把五角大楼改回战争部,中国网友乐了:8年前我们就把军区变战区,省下的钱够造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