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会谈开始,美方破坏谈判氛围,中方态度强硬,对美反将两军 9月14日,中美新

安寒评国际 2025-09-16 10:38:31

马德里会谈开始,美方破坏谈判氛围,中方态度强硬,对美反将两军 9月14日,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场。表面上这是两国年内第四次面对面磋商,实际意义却远比前三次更重。之前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几轮会面,更多是“拖延战术”,靠延缓关税来降温。而马德里这一次,终于把关税、出口管制、TikTok这些实打实的问题推上了桌面。换句话说,这不是客套场,而是真正的较量。 结果美方一上来就给谈判氛围泼了冷水。就在会前两天,美国突然宣布将23家中国企业和机构拉进所谓“实体清单”,限制它们获取美国产品和技术。动作又急又硬,不可能是巧合。它的意思很简单:先给对方来个下马威,再到谈判桌上寻求优势。尤其是TikTok问题,美方明知道这是中方极为敏感的议题,却偏偏反复炒作“安全风险”,一边施压中企,一边继续推自己的互联网巨头出海。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把谈判当作秀场,摆姿态给国内选民看。 问题是,套路用久了就不灵。中方没有忍气吞声,而是直接亮出底牌。不到几个小时,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美国芯片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同时对美方在半导体政策中存在的歧视行为发起反歧视调查。出手快、下手准、法律依据充足,完全没有拖泥带水。美方本来想通过压力让中方让步,结果反倒被“反将两军”。 这次中方的反制和以往有很大不同。过去常见的套路是外交抗议、多边呼吁,更多是姿态性动作。这一次则完全换了打法,用实打实的法律和经济措施回应,直击美方痛点。芯片和集成电路是美国的核心优势领域,也是中国急需突破的短板。中方选这两个点发力,不仅能让美企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还能倒逼国内加快自力更生。换句话说,这是短期反击和长期战略的双重结合。 美方打的是小算盘,想靠一边施压一边谈判换取利益。可在马德里这一轮,它的“组合拳”明显失效了。中方立场已经很明确:谈判没问题,但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你要一边谈合作一边伸刀子,那就别怪我硬碰硬。 不少观察人士注意到,中方这次的态度和动作背后,透露出战略层面的转变。以往更多是被动应对,美方出招后再想办法化解。现在局面不一样,中方不光反应迅速,还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说,这是在明确告诉美方:这不是单方面可以操控的游戏,规则是双方共同决定的。 这种反制并非情绪化。中方拿出了数据:2022到2024年,美国相关芯片对华出口量上升37%,价格却下降了52%。这几乎就是教科书式的倾销案例。按规则办事,反击也能做到名正言顺。这和美方动辄拿“国家安全”当借口相比,高下立判。美方习惯于用政治化的语言包装打压,到了中方这里,直接用世贸组织标准回敬,这种反差足以说明谁才是真正遵守规则的一方。 全球经济复苏本就举步维艰。通胀压力、供应链紧张、能源价格波动,各国都在寻找增长动力。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任何摩擦都会被放大。美方这种一边喊着要合作,一边不断设限和制裁的做法,不光让谈判缺乏意义,还可能把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拖进更深的泥潭。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过去外界常批评中方强硬,现在越来越多人质疑美方的反复无常。毕竟来谈判本该是解决问题,可美方总喜欢先制造麻烦,再到谈判桌上喊合作。相比之下,中方虽然态度强硬,但始终把“公平、尊重、规则”放在明面上,没有搞“情绪外交”。这点从舆论走向就能看出来:质疑美方诚意的声音越来越多,理解中方反制的声音也在增加。 从长远看,这场马德里会谈或许很难立刻产出重大成果,但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中美博弈的节奏在变化。美方过去那套以压促谈的手法,正在逐渐失去效果。中方不仅能承受压力,还能主动出击,用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式回击。 说到底,这次交锋真正考验的是美方能不能接受平等。如果还想着靠霸凌手段换取利益,那就注定要碰钉子。合作要真心,强压换不来结果。未来这盘棋还没走完,但趋势很清楚:中方不怕吵架,也不怕谈判,怕的只是对方不讲规则。如果美方继续打“小算盘”,那受伤的不只是中美两国,还会是整个世界经济。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安寒评国际

安寒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