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这个办法好,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台湾问题!十万辆渣土车昼夜交替、加上几万台挖掘机,顶多3个月半年时间就可以通车,完全实现两岸统一!也有人建议:黄河改道入海,利用黄河大量的泥沙自然填平,省钱省力省事! 台湾海峡这道水,一边连着大陆的福建,一边接着台湾岛,宽差不多130公里,平均水深得有60米,这么多年下来,它既是两岸之间的自然分隔,也成了不少人心里盼统一时会想到的一道天然屏障——想常来常往方便点,总绕不开这百公里的海水,有时候遇上风浪,船得停,航班得延误,连带着两岸的生意、亲戚间的走动都得跟着受影响。 最近这些年,网上慢慢冒出来个挺大胆的想法,有人说既然这道屏障在这,那咱们干脆把它填上呗?直接在海峡中间造块陆地,或者修座能开车的桥,让福建和台湾实打实连起来,这样不就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了嘛? 还有人把账都算得挺细,说要是调个十万辆渣土车,再配上几万台挖掘机,白天黑夜连轴转,不用多,3个月到半年,就能铺出一条能通车的路来,到时候两岸往来不用坐船也不用坐飞机,一脚油门就能从福建开到台湾,拉货、走亲戚都方便。 除了用机械硬填,还有人出了个更“省劲儿”的主意,说不如让黄河改个道,直接让它往台湾海峡这边流。要知道黄河水里带着老多泥沙了,每年都能在入海口堆出不少新陆地,要是把它引到海峡这边,靠着自然沉积,泥沙慢慢往下落,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海峡填平,这样既不用花大价钱买设备、雇人,还不用天天盯着工程进度,简直是“靠天帮忙”的好办法,省钱又省力。 其实这些想法能被这么多人讨论,也不是没道理的。大家心里都盼着两岸能真正连在一起,不光是地理上的近,更是心里的近。要是真有这么一条路,两岸的商人不用再担心货物在海上颠簸受损,台湾的水果拉到大陆能更新鲜,大陆的工业品运过去也更方便;家里有亲戚在台湾的,周末想过去串个门,开着车就能走,不用再提前订机票、赶船期,那种“一家人不用隔着海”的感觉,想想都觉得温暖。而且从长远看,这确实是能一劳永逸解决统一问题的思路——实实在在的陆地连接,比什么都来得实在,毕竟路通了,人心也更容易通。 不过话说回来,想法再好,也得落地才行。先不说130公里宽、60米深的海峡,要填起来得用多少土、多少泥沙——光靠渣土车拉,就算十万辆车连轴转,一天能拉多少?60米深的地方,得填多少层才能到能通车的高度?说不定拉过来的土刚倒下去,就被海水冲散了,还得想办法固定;而且海峡底下的地质情况也复杂,说不定有暗礁,有断层,填的时候能不能稳得住,会不会影响周围的海洋生态,这些都是要慢慢琢磨的事,不是说干就能干的。 至于黄河改道,那就更不是一句话的事了。黄河现在的入海口在山东,流了这么多年,沿线的农田、村庄、城市都是跟着黄河的水走的,突然改道往台湾海峡流,得挖多少新河道?沿途经过的地方,会不会被黄河的水淹了?老百姓的日子怎么办?而且黄河的泥沙量虽然大,但海峡那么宽那么深,要填到能通车,得等多少年?说不定这边刚填一点,那边就被海浪冲没了,最后白忙活一场。再说了,黄河的水本来就不太平,有时候会发洪水,改道之后要是出了岔子,麻烦就更大了。 说到底,大家提这些填海的想法,核心还是盼着两岸能早日统一,盼着两岸同胞能像一家人一样常来常往。但解决台湾问题是件大事,不管用什么办法,都得考虑实际情况,考虑长远的影响,不能只凭着一腔热情就拍板。 毕竟真正的统一,不只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人心的相通,是两岸同胞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不过能有这么多人琢磨这些办法,也说明大家心里都装着这件事,都盼着那一天早点来——只是真要实现,还得一步一步来,把每一个细节都想清楚,把每一个困难都解决掉,这样才能让好事真正成好事。
刚和台湾朋友通完电话,现在我这心还砰砰直跳呢!他跟我说,这次的阅兵,可把岛上
【1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