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前来求职的56岁大姐给恶心着了。 她找到我们工作室,跟我们老板说她想在我们这里工作。 我们工作室做的是新媒体运营,团队里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平时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老板看着大姐递过来的简历,有些为难:“大姐,我们这儿招的都是能熬夜赶方案、熟悉短视频剪辑的年轻人,您这年龄……”话还没说完,大姐就打断了他:“我能学!我女儿就是做这个的,她教过我剪视频,我还会写文案呢。” 老板架不住大姐的坚持,又想着工作室正好缺个整理资料的人,就说:“那您先试试,负责把客户的需求整理成文档,再帮着分类素材,试用期一个月。”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56岁的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一定玩得明白,还想做新媒体?肯定是来混日子的。 果然,大姐上班第一天就“状况百出”。让她把客户需求录入表格,她半天找不到保存按钮;让她给视频素材贴标签,她把“美食”和“旅游”的标签贴反了;最让我无语的是,她居然在上班时间织毛衣,说是“手闲着也是闲着”。我忍不住跟同事吐槽:“这大姐怕不是来养老的,真是给我们添乱。” 没过几天,更让我“恶心”的事发生了。有个重要客户要做一条产品推广视频,我们熬了三个通宵做出来的方案,客户却不满意,说“没有烟火气,不像给老百姓看的”。老板急得团团转,让我们重新改方案,可大家实在没了思路,坐在会议室里唉声叹气。 就在这时,大姐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纸:“我看了你们的方案,能不能听听我的想法?”我翻了个白眼,心想:您能有什么好想法?可没想到,大姐指着方案里的产品介绍说:“你们总说产品多好多好,可老百姓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我上次在菜市场跟大妈们聊天,她们说买东西就看实在不实在,能不能说说这产品在生活里怎么用?” 她还拿出自己画的草图,上面画着大妈用产品做饭、年轻人用产品送礼的场景:“我女儿教我剪视频时说,要让观众有代入感。咱们可以拍点真实的生活场景,再让用户说说使用感受,肯定比干巴巴的介绍强。”老板看着草图,眼睛一亮:“这个思路好!咱们怎么没想到呢?” 接下来的几天,大姐跟着我们一起加班。她主动提出去菜市场找大妈们采访,还教我们怎么跟不同年龄层的人沟通;她不会用复杂的剪辑软件,就拿着笔记本,把每个镜头的想法记下来,再跟我们商量怎么实现。有次我熬夜剪视频,趴在桌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大姐的外套,桌上还放着一杯热牛奶。她笑着说:“年轻人别太拼,身体要紧。” 改后的方案提交给客户,果然得到了认可。客户说:“这次的方案很接地气,一看就是懂老百姓的需求。”老板在会上特意表扬了大姐:“要不是大姐提出的思路,咱们这次肯定搞砸了。”我看着大姐脸上的笑容,心里有些愧疚——之前一直觉得她是来添乱的,却没想到她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 试用期结束后,老板给大姐涨了工资,还让她负责用户调研的工作。大姐每天都乐呵呵地去菜市场、小区里跟人聊天,收集来的需求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有次我问她:“您都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这么拼啊?”她笑着说:“我老伴走得早,女儿工作忙,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做点事,还能跟你们年轻人学学新东西,多好啊。” 现在,我们都把大姐当成了工作室的“宝藏”。遇到搞不定的用户需求,就找大姐请教;加班晚了,总能吃到大姐带的热乎包子。我再也不觉得大姐“恶心”了,反而很佩服她——不管多大年纪,都愿意学习新事物,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这件事也让我明白,永远不要以年龄或刻板印象去评判一个人,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今天被前来求职的56岁大姐给恶心着了。 她找到我们工作室,跟我们老板说她想在我们
芦苇飘雪
2025-09-16 18:05:15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