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起义成功的书生皇帝,善待百姓不杀功臣,临终遗言感人。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个王朝末期,发动起义的人都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有这么一个人,他以书生之躯起义成功,登顶天下,驾崩之前留下的遗言感动了无数人。 这位传奇人物究竟是谁?他留下的遗言,又有什么样的含义? 还记得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前,喊出了一句震撼中国人千百年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虽然有打破传统的精神力,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古代社会,正统二字足以让人占据先天的制高点。 而正统二字,也恰恰是不少人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关键因素。对于汉光武帝刘秀来说,事情就是这样。 刘秀是西汉宗室的后代,名副其实的刘家人,尽管不是嫡出血脉,但刘这个姓氏,就足以让他名正言顺的发起军事行动。 历史上的刘秀,在决定发兵起义之后,得到了很多能人的追随。根据史书记载,这些能人愿意听他的命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意拥护正统。 尤其是当时王莽新政逐渐走偏,天下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政治秩序、社会秩序,简直变成了一团乱麻,刘秀这个时候冒出头来,等于给所有人带去了光明和希望。 刘秀并不是传统武将出身,相比起舞刀弄枪,用读书人来形容他更加准确。因此即使后来在起义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领袖,一步步带着队伍走向巅峰,他身上也保留着儒将的色彩。 在成功开创东汉王朝之后,刘秀更是将他“儒雅”的风格尽情发挥了出来。正是因为如此,他不仅能打得下江山,还能守得好江山。 刘秀深知民情民意的重要性,所以在执政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团结百姓。因为了解到王莽新政时代,百姓税多,被杂役压垮了肩膀,三十税一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不仅如此,刘秀还释放了被严格限制人身自由的30多万奴婢。这些人重获自由之后,便成为了颇具价值的劳动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汉经济的发展。 从始至终,刘秀都没有“飘”起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还在坚持善待老百姓。 面对跟随自己建功立业的功臣们,刘秀也没有使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一套。正相反,在让武将逐渐退出一线的同时,他十分注意保障武将的生活水平,尽力平衡文武集团中间的矛盾。 在他的天平手腕之下,文臣武将并未互相猜忌,反而能够通力配合,共同为国家建设和保卫工作出力。 刘秀没有让功臣寒心,心甘情愿追随他的人才,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当生命走向终点时,刘秀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没有因为任何功勋而沾沾自喜,反而饱含感情的留下遗言:“朕无益于百姓!” 就是这句自省的话,动人千古,令人无法否认,刘秀真的是一位好皇帝。 参考资料: 《后汉书·光武帝纪》
他是唯一起义成功的书生皇帝,善待百姓不杀功臣,临终遗言感人。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个
鲁肃聊历史
2025-09-16 22:25:45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