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真靠诸葛亮升官发财?就算没有诸葛亮,司马懿一样是曹魏权臣! 71岁的司马懿攥着洛水边的誓约,看着曹爽带着印绶跪在城下——这场改变三国走向的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 后世总说:"没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早被曹爽弄死了!"可我却发现一个扎心真相:诸葛亮的北伐最多是"神助攻",司马懿的权臣路,是自己用三十年布局出来的。 一、诸葛亮北伐前,司马懿早就在曹魏"刷经验"了 总有人觉得司马懿是"被诸葛亮逼上牌桌"的,可您知道吗?人家40岁就进了曹操核心智囊团,50岁跟着打汉中,60岁平定辽东——这些硬仗可都跟诸葛亮没关系。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227年平定孟达叛乱。当时新城太守孟达想反叛投蜀,诸葛亮写信策反,孟达心动了。消息传到洛阳,曹操刚去世,曹丕的儿子曹叡急得不行。 司马懿当时在宛城驻防,离新城一千多里。换一般人肯定先汇报等指令,可他当场拍板:"八日可到!"带着部队昼夜急行,愣是把孟达打的人仰马翻。这一仗打得漂亮,直接断了诸葛亮从东线牵制的算盘。 您看,没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救火队长"了。 二、诸葛亮给司马懿的,是"机会"不是"能力" 要说诸葛亮真帮了司马懿什么?就两样:兵权和名声。 第一样,兵权。231年曹真病逝,西线告急,魏明帝曹叡这才把司马懿推上"都督雍凉军事"的位置。之前他顶多是军师,现在直接管几十万大军。 第二样,名声。诸葛亮是"忠臣标杆",他北伐喊"克复中原",司马懿守"保境安民"。老百姓看司马懿挡住诸葛亮,自然觉得他是"国之柱石"。 但这就能说司马懿靠诸葛亮上位?太片面!您看他怎么对诸葛亮——人家六出祁山,他坚守不战,部下骂"畏蜀如虎",他也不恼。为啥?他在等!等诸葛亮耗光蜀汉国力,等曹魏离不开他这尊"救火神"。 三、曹魏自己"摆烂",才是司马懿的真正跳板 司马懿最该谢的,是曹魏宗室的"躺平"。 头一个躺平的是曹爽。这哥们接了曹操托孤的班,偏要学汉献帝搞"削藩"。他把司马懿升成太傅(虚职),自己独揽大权,还把蒋济、高柔这些老臣排挤出核心圈。有次朝会,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当众说:"老司马该养老了!" 司马懿咋回应?当着满朝文武咳嗽不止:"我这身子骨,怕熬不过今年喽。"转头就回家装病,连皇帝召见都让儿子推说"父亲卧床"。 第二个躺平的是曹魏皇帝。曹叡临终拉着司马懿的手说:"我儿子就交给你了。"结果曹芳继位才8岁,曹爽直接把小皇帝当傀儡。底下的士族们怎么看?颍川陈家的陈泰偷偷跟司马懿说:"曹爽这是要把咱们往火坑里推啊!" 这时候司马懿的机会来了——他不是要夺权,是"替天行道"。 四、高平陵之变:十年布局,一朝翻盘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很多人说他"骗了曹爽"。可您知道吗?这场局的种子,十年前就埋下了。 他让长子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这些人平时当小吏、做商贩,关键时能拎刀子上。他还拉拢了禁军统领桓范的儿子,掌握洛阳武库钥匙。最绝的是,他利用士族对曹爽的不满,联合蒋济、高柔这些老臣一起"清君侧"。 政变当天,司马懿站在洛水边喊:"交权保平安!"曹爽信了,结果被关进大牢,三族被杀。 这哪是临时起意?分明是场准备了十年的"职场政变"。 历史从不奖励"等风的人" 司马懿的故事,最该学的不是"隐忍",而是他从不在"等对手"上浪费时间,而是在"强自己"上持续投入。 诸葛亮北伐像阵风,吹得他的船更快;但真正让船不沉的,是他早就在船底钉好了钉子——联姻士族、培养死士、经营名声。 #三国演义# #曹魏# #曹爽# #司马懿# #诸葛亮# #高平陵之变# #曹魏将领# #司马懿思维# #诸葛北伐#
249年,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因为司马懿篡魏,投降了蜀汉,刘禅拉着他的手说:“你父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