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没上过军校,到底从哪学的打仗?今天看到一个教授的回答,他说:毛主席会打仗并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9-17 21:19:32

毛主席没上过军校,到底从哪学的打仗?今天看到一个教授的回答,他说:毛主席会打仗并不是因为什么天赋,什么孙子兵法,而是两个字,智慧。   实话说,中国上下五年前,拥有大智慧的人不少,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说诗碎语》中说:“第一等学识,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   像毛主席这样,从前人身上学习智慧并总结智慧,让自己成为当代的“集大成者”,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小编认为,毛主席身上的“大智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预见能力 早在1916年7月25日,他就敏锐地预见“日俄条约‘今所明布者犹轻,其重且要者,密之不令人见也’‘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日人诚我国劲敌’‘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后来的历史完全印证了他的这一预见,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中国也正如他所言,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才赢得了民族独立。1935年9月12日,他又预见张国焘将来可能发展到叛变革命。当时张国焘在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势力,但毛主席凭借对其思想和行为的洞察,准确预判了他的走向,后来张国焘果然叛逃,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   第二:时空观 他善于从时间和空间的宏观全局上审时度势,《沁园春・雪》便是最好的例证。在这首词中,他眼中的空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辽阔世界,时间则是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英雄人物贯穿起来的漫长历史。这种时空观让他能够跳出当下的局限,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革命。在战争指挥中,他也常常运用这种时空观。 1947年,蒋介石调集兵力向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形势严峻。毛主席果断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决策就是从战略空间的角度出发,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从另一个空间去夺取优势,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他不受眼前战场局势的限制,而是从整个中国革命的大时空格局来谋划,展现了超凡的战略眼光。   第三:把握历史大走向。 他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坚定地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清楚地知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明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领导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虽然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总体上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中国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第四:可以读懂对手的心思 周恩来说过,在中国除了毛泽东,没人是蒋介石的对手。毛主席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了解非常深入,他清楚蒋介石的独裁本质和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在国共合作时期,他既坚持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又时刻警惕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准确把握蒋介石的战略意图和心理弱点。例如,在三大战役中,他根据蒋介石的决策特点和国民党军队的部署,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巧妙地调动敌人,各个击破,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他知道蒋介石在关键时刻往往会优柔寡断,也清楚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因此能够有的放矢地制定作战计划,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毛主席的这些大智慧,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和战略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246

猜你喜欢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