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把男人都卷走了,家里只剩女人和小孩,想找个靠谱男人比登天还难,街上几乎见不到年轻男人的影子,女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硬着头皮撑下去。 泽连斯基政府去年年底终于公开了一组阵亡数据,3.2 万名军人永远留在了战场。这串数字背后,是 3.2 万个没了丈夫的家庭,是数万个没了父亲的孩子,更别说那些至今失踪、重伤后失去劳动能力,或是干脆逃到波兰、德国的青壮年男性。 世界银行做过统计,2023 到 2024 这两年,乌克兰净流出人口超过 180 万,其中 72% 是 18 至 50 岁的男性 —— 他们要么是为了躲征兵,要么是想在国外挣点钱寄回家,可很多人再也没回来。 女人们只能把 “柔弱” 收起来,扛起全家的生计。乌克兰经济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贫困率突破 40%,比战前翻了一倍还多。以前家里的收入大多靠男人在工厂打工或跑运输,现在女人得自己上阵。 单亲妈妈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常见的 “家庭角色”。乌克兰儿童保护机构私下透露,去年一年新增的单亲家庭孩子超过 8 万名,很多孤儿院都快装不下了。 这些妈妈们不光要挣钱,还要应付各种糟心事:孩子学校的窗户破了没人修,只能自己找塑料布糊上;去药店买退烧药,得排三四个小时的队,还不一定能买到。 西部城市利沃夫有个做清洁工的妈妈,每天要打三份工,早上给办公楼拖地,中午给餐馆洗碗,晚上去超市理货,孩子只能托给邻居老太太照看,有时候好几天都见不上孩子一面。 想找个靠谱男人组建家庭?现在在乌克兰简直是 “天方夜谭”。适婚男性本来就少,稍微有点能力的,不是上了战场,就是早就跑到国外了。 有个在基辅做护士的姑娘说,她们医院里的男同事,要么是超过征兵年龄的老医生,要么是伤愈后留下残疾的退伍兵,想找个同龄、健康的男人,比在废墟里找完好的玻璃杯还难。甚至有女人开玩笑说,现在找对象得去伤兵医院 “蹲点”,那里好歹还能见到活着的年轻男性。 更要命的是,这种 “男少女多” 已经开始摧毁乌克兰的人口结构。现在乌克兰 65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快到 18%,而 15 至 64 岁的劳动力人口,从战前的 71% 掉到了现在的 58%。 教育部想了个办法,把职业学校的招生年龄放宽到 25 岁,可报名的男女比例还是差得远 ——10 个报名的里有 7 个是女生,就算这些姑娘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将来找谁组建家庭、生养孩子?没人能给出答案。 乌克兰政府也不是没喊过 “关心女性” 的口号。总理去年说要拿出 5000 亿格里夫纳投入社会福利,专门补贴单亲家庭;今年又说要给女性创业者发小额贷款。 可实际情况是,拿到补贴的家庭还不到符合条件的一半,很多贷款申请交上去,几个月都没回音。反观军事支出,政府从来不含糊,今年的国防预算占了 GDP 的 28%,买武器、搞军演眼睛都不眨,可到了女性福利上,就开始 “哭穷”。 更讽刺的是,街头的征兵海报和招聘广告常常贴在一起。左边的海报写着 “为祖国而战,男人义不容辞”,右边的招聘启事写着 “急招女工,包吃包住”。 乌克兰女性劳动力占比战前还不到 45%,现在硬生生被拉到了 62%,可她们大多干的是清洁工、服务员、流水线工人这些低收入活,能进公司做白领、当专业人士的女性,十个里都挑不出一个。 联合国去年给乌克兰送了 2.3 亿美元的 “过冬援助”,平均到每个家庭头上,也就几百格里夫纳,够买两袋面粉、几升油。 很多女人白天要去废墟里捡钢筋、拆废铁卖钱,晚上就在烛光下给前线的男人写信,信里还要假装 “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打仗”,可放下笔,转头就得对着孩子空空的饭碗掉眼泪。 这个国家好像没人真正 “看见” 这些女人的困境。政客们忙着在电视上喊 “胜利”,西方的援助款优先买了坦克和导弹,所谓的 “女性扶持政策” 不过是应付舆论的 “表面文章”。 等将来战争结束,硝烟散了,人们会发现,乌克兰留下的不只是被炸烂的房子、断了的公路,还有数百万找不到伴侣、养不起孩子、撑不起未来的女人。 她们现在硬撑着的每一天,都是在 “透支” 自己的未来。以前出门还会打扮一下,现在脸上只剩疲惫;以前还会聊 “将来想生几个孩子”,现在只敢想 “明天能不能挣够买菜的钱”。乌克兰的女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肩膀,扛着这个国家的 “半壁江山”,可谁来扛她们呢? 这场战争带走的不只是男人,还有这些女人对 “好日子” 的期待。现在街头那些独自抱着孩子、顶着寒风排队领救济粮的女人,她们的沉默里藏着的,是一个国家未来最沉重的 “隐忧”—— 要是连女人都撑不下去了,这个国家还能剩下什么?
乌克兰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