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湘西会战中,日军150人捆满炸药,硬是冲到武冈古城的墙根拉响了火绳。

芸霄记史 2025-09-18 09:38:49

1945年,湘西会战中,日军150人捆满炸药,硬是冲到武冈古城的墙根拉响了火绳。随着一声震天巨响,城墙被炸开豁口,上千敌人提着刺刀扑了上来。危急关头,军长施中诚下令,全城火力一齐压向缺口。卡宾枪、汤姆机枪疯狂喷火,火焰喷射器吐出长长的火龙,将缺口瞬间变成日军的葬身地。   这声大爆炸撕开了城墙,也点燃了湘西战场最残酷的血战,很多人只记得武冈城头那场凶狠厮杀,却不知道背后牵动的,其实是整个中国抗战的最后决战,日军为什么拼了命要炸开武冈?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势在必得的目标,是芷江机场。   芷江机场在当时是远东地区第二大的军用机场,中美空军每天从这里起飞,不仅能直接喷洒燃烧弹摧毁日军补给线,还能一路轰炸到日本本土。   日本皇宫头顶都能落下这里起飞的炸弹,这让东京高层受到巨大震慑,为了熄灭这把火,侵华日军最高统帅冈村宁次调集了坂西一良率领的第20军,凑齐近十万人马,孤注一掷地扑向湘西。   他们的最后障碍就是武冈,这里三面环山,城墙从明朝遗留下来,用糯米浆和桐油浇筑得坚固异常,日军轰炸半天,也只是留下几个白点。   负责守城的74军58师172团第一营只有四百余人,但都装备了刚换装的美械武器,汤姆森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在战场上劲头十足。     起初,日军第68师团长关根久太郎信心满满,放话“三个小时拿下武冈”,可随着战斗打响,他遭到了迎头痛击。   坦克一上来,就被近距离反坦克火箭筒炸成废铁,步兵架着梯子试图登城,却被成排的冲锋枪压制,火焰喷射器把一排人烧得跌进护城河。   片刻之间,河里漂满焦黑尸体与油腻白沫,攻不下来武冈,成了日军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坂西一良看着连连受挫的部队,心态彻底失衡,于是推出了最残忍的一招,他强迫150名士兵每人绑上百斤炸药,大多是台湾和朝鲜被逼入伍的青年,他们被机枪队推着往城墙冲去。   大部分在半道上就被击倒,少数跑到城根,引爆后硬生生把西北角轰塌,城门一破,上千日军顺势冲锋,下场却是当场被74军火力网吞没。   施中诚指挥全军对准缺口集火,机枪子弹与火焰交织,密集火力将敌人硬生生压死在缺口,瞬间,缺口反倒成了日军尸堆成山的陷阱。     武冈能守住,不只靠几百个士兵,还靠城里百姓的死拼,炮火不断落下,百姓没有逃跑,而是挑着米袋冲到城头,瓦匠在飞溅的弹片中架起铁锅熬糯米浆,妇女孩子灌浆补墙缝。   炊事兵把铁锅熔成手雷,一个卖豆腐的老汉被炸断几根手指,却依旧堵在阵地前不肯退,还有一名17岁的新兵,被子弹击中之前,用木炭在城砖上写下最后的遗言:“娘,儿没丢脸”,武冈之所以不倒,是因为这是座军民一体的铁城。     武冈城头血战的同时,湘西其他战场同样烈火燃烧,雪峰山一带山势险恶,敌人重装备根本带不进来,他们的补给被拖得极长。   中国军队熟悉地形埋伏阻击,龙潭战役打了28天,鹰形山阵地被炮火削低了三尺,一个上百人的连队最后只剩下七个人活着下来,当地百姓因此将山峰改称“英雄山”,以纪念那一支血洒沙场的连队。     更让日军心惊的是从天而降的打击,芷江机场起飞的中美空军牢牢掌握制空权,战机每天沿着补给线狂轰滥炸,燃烧弹将成片阵地烧成白地,制空权在手,日军的地面部队就像放大镜下的猎物,走一步就要付出惨痛代价。   这场湘西会战打了将近两个月,日军死伤接近三万人,却连芷江机场的影子都没见到,相比之下,中国军队损失虽大,但打出了优势,像74军57师这样的美械部队,更是打出了近1比3的战损比,这是此前难以想象的。     最终,湘西会战的胜利给了整个民族一个转折机会,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芷江机场成了中国战区受降地点,败军的代表在这里签下投降书。   就在那一天,何应钦将军专程前往武冈,抚摸着城墙感慨:没有这堵城墙,芷江的胜利书根本签不成。     今天去到武冈,弹痕还在,城墙依旧,修复的人们还是遵循古法,用糯米浆修补被岁月和炮火留下的缺口。   参考信源:湖南日报《雪峰浴血铸丰碑——对日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纪实》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湘西会战作战日志》

0 阅读:459

评论列表

心在风中

心在风中

7
2025-09-18 12:56

所有抗日的军民都是英雄!

用户10xxx84

用户10xxx84

6
2025-09-18 13:37

向抗日英雄致敬!

游方郎中

游方郎中

3
2025-09-18 15:15

都是血,都是泪……😭😭😭(武冈的弹痕还在,城墙依旧,修复的人们还是遵循古法,用糯米浆修补被岁月和炮火留下的缺口。)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