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亡国50年,但是国王却依旧健在,甚至还在继续号召同胞企图复国,已经89岁的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对着1975年的旧地图,手指划过喜马拉雅南麓的山谷,只要我还喘气,锡金就还在。 故事得从1975年说起,那一年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软禁国王,他们还操控着议会弄了场“全民公投”,最后印度把锡金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当时的公投说是97.5%的人支持并入印度,但锡金老百姓后来回忆,投票单上根本没写并入印度的选项,只问要君主制还是民主制,很多人稀里糊涂就投了票。 而旺楚克的父亲,末代国王纳姆加尔带着家人流亡美国,1982年去世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国家夺回来,那年旺楚克才29岁,从此他就成了没有国土的流亡国王。 印度接管锡金后,第一件事就是大规模移民。他们给从印度其他邦迁来的人发免费土地和补助,短短几十年里,锡金人口从1969年的19万涨到现在的百万以上,真正的锡金本地人反倒成了少数。 在甘托克街头,现在能听到更多的是尼泊尔语和印地语,老一辈说的锡金本地方言快没人会了。印度还规定学校必须教印地语,政府办公也只用印地语,年轻人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对“锡金王国”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经济上,印度确实给锡金发了不少补助,但也把锡金牢牢绑在了自己身上。锡金现在只有一条国道,连铁路都没通,很多山区还没通互联网和电,当地人说自己“被现代化抛弃了”。 印度企业垄断了锡金的商业,本地人的小生意很难做起来,年轻人想找好工作要么学印地语去印度大城市,要么就得靠印度政府的救济。时间长了,不少人觉得只要日子能过下去,是不是独立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但老一辈人心里总有个坎。他们还记得锡金没亡国时的样子,那时虽然穷,但不用看印度人的脸色。而发出嘲笑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从小拿着印度身份证,享受着印度的福利,觉得旺楚克的复国梦太不切实际。 印度对锡金的控制不只在土地和人口上,更深入到了文化骨子里。锡金人本信藏传佛教,寺庙里的喇嘛以前是精神领袖,现在印度政府扶持印度教,新建的神庙比佛教寺庙还多。传统的锡金服饰只有在节日里才有人穿,平时大家都穿印式服装。 更绝的是,印度把锡金的历史改写成了印度历史的一部分,课本里说锡金自古以来就是印度的领土,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锡金曾经是个独立王国。 国际上的情况更让旺楚克心寒。刚开始还有几个国家不承认印度吞并锡金。而现在联合国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锡金当成印度的一部分,旺楚克拿着所谓的“锡金王国旅行证”走遍世界,却没几个国家愿意给他签证,联合国也从不接他的请愿书。他去参加国际会议,人家要么把他当骗子,要么就说是印度内政不让插手。 2014年那次回国,旺楚克其实是偷偷进去的。他刚在广场上举起徽章没说几句话,印度警察就冲上来把他架走了,直接驱逐出境。 后来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个快90岁的老人指着1975年的旧地图说:“只要我还喘气,锡金就还在。”可现实是,他的声音在印度的强权面前显得那么微弱。 现在的锡金就夹在历史和现实中间。老一辈守着亡国的伤痛,盼着国王能带来希望;年轻人活在印度的统治下,更关心下个月的工资能不能按时发。 如今,印度政府一边砸钱维稳,一边严防死守任何复国苗头,每年花在锡金的军费比给当地的发展资金还多。旺楚克在国外搞的复国组织,成员大多是流亡海外的锡金老人,年轻人根本没人愿意加入。 甘托克广场上的那阵掌声和嘲笑,其实是两种命运的碰撞。掌声里是老一辈放不下的家国情怀,嘲笑中是年轻人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印度吞并锡金这50年,慢慢改变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旺楚克可能到死都圆不了复国梦,但他举起徽章的那一刻,至少让世人还记得,喜马拉雅南麓曾经有过一个叫锡金的独立王国,而这个王国的命运,至今还悬在尴尬的半空里。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博尔顿接受印度媒体专访,给印度人出主意如何对付特朗普,他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上钩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