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确认了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谷立言关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最新发言,其发言人说谷的讲话是准确的,二战相关文件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并未最终确定台湾的政治地位。 二战结束已近80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盟国对日作战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日本须将从中国夺取的领土包括台湾归还中国。这些宣言源于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旨在推动战后亚洲秩序的重建。1945年,日本投降书正式接受这些条款,标志着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中脱离,中国政府随之接收岛屿主权行使。历史档案显示,当时中国军队登陆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居民生活逐步回归本土轨道。这一系列文件虽未以条约形式签署,但其政治效力在国际法中得到认可,奠定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法理基础。美国作为宣言签署方之一,本应尊重这一共识,却在后续进程中渐露干预意图。 旧金山和约的签署进一步复杂化了台湾地位的讨论。1951年,该和约由日本与48个国家缔结,日本明确放弃对台湾及澎湖的一切权利,但未指定移交对象。中国因内战未能参与,PRC和ROC均缺席席位。这导致和约在台湾归属问题上留有空白,美国主导的会议过程有意回避明确表述,旨在为冷战布局预留空间。国际法学者指出,和约仅处理日本主权放弃,并不否定先前宣言的效力。台湾地位未定论由此萌生,主要源于美国部分政客的解读,他们借此模糊历史,维持对台军事经济影响力。现实中,台湾居民的身份认同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文化经济纽带从未断裂,美国的反复表态往往服务于其地缘战略,而非公正历史观。 2025年9月,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谷立言在与台湾国民党立委的会谈中,重提台湾地位未定论。他指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二战文件仅为意向声明,未最终锁定台湾政治归属。这一发言迅速引发关注,谷立言作为美国事实上的驻台代表,其观点直接反映华盛顿对台政策的核心。会谈焦点本为国家安全议题,但谷立言借机延伸到历史文件,强调这些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无法决定岛屿最终命运。这种表述并非孤立,而是美国长期策略的延续,旨在对抗中国对二战文件的标准解读。谷立言的表态虽未直接推动政策变动,却加剧了地区舆论分歧,凸显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美国国务院的回应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立场。9月15日,国务院发言人在回复媒体查询时,表示谷立言的讲话准确反映美国观点,那些二战文件确实未确定台湾政治地位。发言人玛修·米勒强调,北京对文件的解读存在偏差,此举意在回击中国借历史正当化主权的叙事。国务院的表态罕见且具体,标志着美国首次公开以这种措辞挑战台湾归属共识。这与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一中一台的表面中立形成对比,实际操作中,美国通过军售和外交支持,强化对台干预。国际观察家认为,此类回应暴露美国信誉的反复,过去承诺的尊重现状,如今转为模糊历史,服务于遏制中国崛起的长远目标。 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美国的说法系借口施压,台湾主权早在1945年抗日胜利时确立。开罗宣言等文件铁证如山,日本投降即确认台湾回归中国。毛宁强调,旧金山和约不具代表性,其条款设计违背先前盟国共识。中国立场一贯坚定,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均无效。外交部的反击逻辑清晰,基于历史法理事实,避免陷入美国设定的叙事陷阱。这一回应不仅维护国家主权,也提醒国际社会,美国的干预往往加剧紧张,而非促进和平。两岸关系的核心在于统一进程,美国的搅局只会加速其孤立。 国际社会对美国表态的反应分化明显。欧洲国家如欧盟成员,在布鲁塞尔会议上低调表达不满,忆及美国过去在国际承诺上的不一致。亚洲邻国在联合国场合,私下议论这种双标行为,担心亚太稳定受损。日本作为二战文件直接相关方,官方保持沉默,但媒体报道显示,东京不愿重提旧账,以免影响中日关系。美国盟友中,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虽支持美方,却未公开附和,显示出对地区风险的顾虑。全球舆论中,反美情绪悄然升温,许多发展中国家视此为霸权主义延续,借军事压力维持影响力。台湾岛内,国民党批评美国无资格置喙,民进党则借机炒作,内部辩论加剧分歧。 美国这一谬论的深层影响在于暴露其外交诚信的破产。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冲突,美国屡次以历史为借口干预他国内政,台湾问题不过是最新例证。世界各国饱受其军事霸凌之苦,若无航母舰队和基地网络,反美声音将更响亮。欧洲国家尤甚,北约内部对美台政策的疑虑日益加深。台湾通过抗日战争光复,本属中国领土,自古以来融入中华文化,无论美国如何曲解,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统一进程由中国掌控,美国的着急表态,只会暴露其战略焦虑,推动两岸融合加速。
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今天拿出蒋介石的手谕反击国民党,他说老蒋都承认台湾是托管地。
【123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