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名志愿军营长擅自行动去抓“舌头”,结果他刚靠近美军阵地,敌人就猛烈射击,志愿军营长暗道:“难道有人泄露我的计划?” 那是个异常寒冷的深夜,志愿军某部营长带着两名侦察兵悄悄摸向美军阵地。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抓个俘虏回去问话。 刚接近敌方警戒线,美军突然开火。密集的子弹在黑夜中划出火线,三人趴在雪地里不敢动弹。营长凭借多年作战经验判断,这只是常规的警戒射击,敌人并没发现他们的具体位置。 等枪声稍停,三人继续前进。穿过铁丝网后,他们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阵地标牌显示这里是美军骑兵第1师防区,而不是预计的南韩部队。 潜入指挥帐篷时,他们制服了一名美军军官,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摊在桌上的详细作战地图。整个行动持续时间很短,美军哨兵仍在盲目射击,完全没察觉已被渗透。 消息传到军部后,39军立即调整部署方案。原本的防御计划被紧急修改,急调38军两个团增援关键隘口,由该营负责坚守最前沿阵地。 团长对这次擅自行动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为获得重要情报而庆幸,另一方面也严厉批评了违反请示程序的行为。 根据缴获地图,营长迅速调整防御部署。4连占据北侧制高点,5连迂回到敌炮兵后方,6连作为机动预备队。每个战士都配发了炸药包,专门对付美军坦克。 11月3日清晨,美军发起猛烈攻击。激战持续8小时,美军连续发动12次冲锋。营长亲自在前沿指挥,甚至带着炊事班用手榴弹炸毁坦克履带。战斗结束时,美军丢下百具尸体和榴弹炮撤退,而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代价。 师长宣布因违令行为解除营长职务,降为侦察班班长。团长虽然为此抱不平,但当事人平静接受了处分。 当晚,这位被降职的指挥员将个人津贴全部放入烈士遗物袋,把奖励的食品分发给伤员。他表示当班长更能亲自掌握敌情。 1951年志愿军解放平壤时,这位指挥员已重新担任连长。在突破临津江作战前,他详细向团部汇报了侦察计划,将冒险精神完全纳入了纪律框架。 战争结束后,他的勋章盒里没有保存个人奖章,只有一张标记着当年行动路线的旧战场地图。 信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中央档案馆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11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