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将其贬为山阳公,汉献帝做山阳公后,还活了几十年,妻妾成群,子孙兴旺。再看看司马家族,江山是别人的,身无寸功。 一枚传国玉玺,到了不同人的手里,就上演了两场截然不同的大戏。 曹丕接过来时,是一场精心策划、体面周到的禅让典礼;而司马家夺过去时,则充满了赤裸裸的阴谋和暴力。 这两种不同的权力交接方式,从一开始就预示了其后继王朝迥异的命运。 千万别以为曹丕是什么大善人。他给退位的汉献帝刘协的待遇,与其说是仁慈,不如说是一场回报率极高的政治投资。 这场投资的核心,就是要做足“尊重传统”的戏码,好为自己篡位的行为洗白,赢得天下士族的支持。 你看他安排的剧本:大臣们争相报告各种“祥瑞”,他自己则假惺惺地三次推辞皇位,最后才“勉为其难”地接受。 这套流程走下来,仿佛皇位不是抢来的,而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他对待刘协,尽显大方得体之态。 举手投足间,礼数周全,分寸把握精准,于细微之处皆展现出恰到好处的风度与涵养,令人不禁心生赞叹。 被封为山阳公,获万户食邑之赏。 特准其上奏时无需自称为臣,接诏书亦不必下跪叩拜,更能以天子车驾礼仪祭祀天地,恩遇殊隆。 曹丕曾公开宣称“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此表态尽显豁达。他将谦逊之态演绎到了极致,以这般言语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慷慨与大度。 他这么做,算盘打得清清楚楚。毕竟,刘协当了三十多年的傀儡,手上没兵没权,根本构不成威胁。 加上自己的亲妹妹曹节还是刘协的皇后,性格刚烈护夫,也算一层顾忌。花点小钱养个闲人,就能换来“得国之正”的好名声,这笔买卖太值了。 而褪下龙袍的刘协,也确实没让曹丕失望,甚至给了他意外的惊喜。 他没有在山阳邑自怨自艾,反而捡起了当年在宫中跟名医华佗学过的医术,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悬壶济世的医者。 他偕同皇后曹节,着一袭布衣,亲赴山间采药。彼时战乱频仍,百姓深受疾病之苦,他心怀悲悯,以采得之药免费为百姓疗疾,尽显仁善。 他立下规矩:针灸拔罐分文不取,只有需要外购的药材才收个成本价。 当瘟疫爆发时,夫妻俩不顾自身安危,挨家挨户送药诊治,百姓们感激地称他们为“龙凤医家”。他还推行仁政,减免赋税,规定开垦荒地的人可以免税三年。 这些善举,不仅让刘协在当地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也无形中成了曹魏政权“仁政”的活广告。他最终活到54岁病逝,曹魏以天子之礼厚葬,无数百姓自发为他裹土堆坟。 他,成了一位在亡国之君里极为罕见的善终者。 刘协竟得以善终,这在乱世中实属难得。更为可贵的是,他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深远且绵长的文化印记,于岁月中镌刻下别样的痕迹。 今天焦作地区还流传着“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的民俗;当地人管外祖父叫“魏公”,据说就是模仿刘协的孩子对曹操的称呼。 他的血脉也得以延续,玄孙刘阿知甚至东渡日本,其后裔演化为坂上、大藏等姓氏,至今仍有日本人自认是汉献帝的后代。 镜头一转,再看看司马家,画风就完全变了。司马氏所据之江山,后世评曰“非己之功,身无寸劳”。其江山得来未凭自身赫赫勋业,而似攘他人之成果,此论诚有深意焉。 司马懿论军功比不过曹操夏侯渊,论资历比不过荀彧贾诩,他的上位,靠的是曹氏父子的托孤信任和自己长久的隐忍。 他装病多年麻痹政敌曹爽,然后通过高平陵之变一举夺权,这开启了赤裸裸权谋的先河。他的儿子们更是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司马师直接把皇帝曹芳给废了。 司马昭之行径,远超众人预想。其麾下竟胆大包天,于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当街弑杀欲奋起反抗的皇帝曹髦,此等行径,可谓惊世骇俗。 事后,司马昭也仅仅是杀了个替罪羊了事。从政变到弑君,司马家彻底撕毁了政治伦理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曹家的戏,演得再假,好歹还有个舞台,还讲究一套规矩。而司马家则直接把舞台给掀了,他们用行动告诉天下所有人:别谈什么天命和礼法,拳头硬才是唯一的真理。 这种做法的恶果很快就反噬了自身。 司马家建立的晋朝,根基不稳,没过几十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皇族内部自相残杀,最终引来“五胡乱华”,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司马家的皇帝,最终也落得个被俘受辱的下场。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若可造访过去,你希望去看看哪个历史时刻的献帝?2024-03-14 13:49
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将其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19 15:46:0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