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岛内网友投票出炉!最大的那个数字,不是郑丽文的22.2%,也不是郝龙斌的20.5%。 而是那个冷冰冰的,高达26.8%的“还没想好”。 于国民党主席选举之际,有个数字远比任何候选人之名更为响亮,它如同一根尖锐的刺,狠狠地扎在人们心上,令人五味杂陈。 在一项吸引13万岛内网友参与的调查里,占比最大的群体并非某一方的坚定拥护者,而是处于摇摆状态、“还没想好”的人群,他们所占比例竟高达26.8%。 此比例轻而易举地超越了郑丽文的22.2%,更以显著优势将郝龙斌的20.5%远远抛在身后,展现出强劲的领先态势。 这串冰冷的数字背后,不是漠不关心,而是党员们面对三重困境时的集体观望与深层迷茫。 摆在党员面前的选择,就像一道无解的方程式。 候选人们似乎各自站定了一个极端,却没人能给出一条让大多数人信服的中间路线,让投票的人左右为难。 郑丽文是网络上的人气战将,形象年轻,能言善辩。她喊出“蓝白合”组建“影子内阁”,甚至要加速两岸统一进程,比洪秀柱当年的“一中同表”还要往前冲。 可这副猛药,也让党内那些资深党员心惊肉跳,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闹分裂。 另一头,郝龙斌代表着稳妥。他履历完整,有赵少康力挺,还承诺自己不选2028,一心一意搞团结。 但他的问题也恰恰在于太“稳”了,被批评思想陈旧,还是马英九、朱立伦那一套,在关键的两岸问题上也不够果决。深蓝军系或许买账,地方派系却反应平平。 身处夹缝之中的罗智强,怀揣着开辟新径的宏愿,意图挣脱桎梏,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崭新道路,于纷繁局势中寻得柳暗花明之境。 他有马英九支持,高举“世代交替”的大旗,可改革的决心又不如郑丽文那般鲜明。他那个征召卢秀燕选2028的提议,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缺乏说服力。 这种“矮中选长”的无奈境况,恰为那26.8%处于犹豫不决状态之人的首个根源。它似暗涌,悄无声息却有力地推动着部分人陷入摇摆不定之境。 更深层的原因,是一种无力感。很多党员怀疑,不管选谁上来,恐怕都动不了党内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主席这个位置,更像是一个被架空的“靶子”,而不是真正的掌舵人。 大家心里都清楚,党内真正的权力,掌握在那些“幕后大佬”手里。朱立伦、洪秀柱这些前主席,都曾是这股势力的目标。现在,地方派系、还有手握近八万成员的“黄复兴”党部,都摆出了“坐山观虎斗”的姿态。 他们的沉默不是中立,而是在待价而沽,永远把派系利益放在党的未来前面。自马英九卸任,国民党内部矛盾丛生、腐败问题加剧,权力博弈更添乱象。 在绿营强势攻势下,该党因内耗严重,几无还手之力,陷入极度被动之困境。当投票可能无法带来任何实质改变时,观望就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最后,这场党内选举,正被外部宏大的时代叙事所淹没。 两岸关系日益紧张,大陆的军演、军歌,以及王毅外长那句“台湾是中国的省”,都像重锤一样敲打着党员的心。 大陆方面开始越过国民党高层,直接与洪秀柱等人士开展接触交流,这种沟通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在两岸事务推进中更灵活、更务实的策略选择。 一个根本性的疑问浮现在党员心头:如果两岸终将统一,那么今天争这个党主席,还有多大意义? 这种外部压力,加剧了2024年大选失败后国民党的路线迷航。党面临着策略抉择:是着力巩固深蓝阵营这一基本盘,深耕固有优势;还是将目光投向中间选民,拓展支持群体,以扩大影响力? 这一权衡至关重要。 是与民众党携手,以和缓之态共谋发展;还是与民进党针锋相对,于激烈博弈中一决雌雄?这一抉择,着实令人殚精竭虑、费煞思量。 没人能给出答案。网络上的支持者呼唤战将,基层的党员却更关心党产、财务和地方协调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在这内外交困的失语状态下,26.8%的犹豫,正是党员们对国民党未来最深沉的思考与忧虑。 所以,这超过四分之一的“未决之心”,不是冷漠,而是国民党最真实、最沉重的民意。它交织着对候选人的失望、对党内权斗的厌倦,以及对时代变局的深层焦虑。 只要国民党一日无法回应“我们选谁?” 这一关键问题,便难以摆脱内部的迷茫与选民的质疑,其在政治舞台上的前路也将愈发晦暗难明。” “选举有用吗?”以及“我们是谁?”这三个根本问题,那无论谁在9月19日登记截止后最终当选,都难以真正凝聚这股庞大的力量。 而这个群体,将继续是决定这个百年老党未来走向的最大变数。 信息来源: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启动 郑丽文民调暂时领先,2025-09-16 11:26·中国新闻网
13万岛内网友投票出炉!最大的那个数字,不是郑丽文的22.2%,也不是郝龙斌的2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0 10:46: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