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网红面包店因当天暴雨销量下降,当天未销售出去的面包在深夜销毁时,被人看到遭

木槿论事 2025-09-20 21:41:08

上海一网红面包店因当天暴雨销量下降,当天未销售出去的面包在深夜销毁时,被人看到遭举报,市场监督局的执法人员上门调查。面包类食品保质期短,门店对即将过期没法进行销售的食品进行销毁是正常的操作。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上海的一场暴雨,意外掀开了一家网红面包店的“秘密”,9月13日晚上,几个店员正忙着把货架上新鲜的面包往黑色塑料袋里装,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人拍了下来发到网上。   视频里118个蓝莓蛋挞、96个脏脏包、32个熊治大奶酥就这样进了垃圾桶。   这下可闹大了,网友们看着这些动辄二三十块的面包被直接扔掉,顿时炸开了锅,有人心疼浪费,建议打折卖掉或送给需要的人;也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经营,为了品质和安全,宁可丢掉也不能影响品牌形象。   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很快介入调查,执法人员直奔现场,查看了营业执照、制作环境,连垃圾处理点都没放过,结果发现门店的销毁记录只有零星片段,不符合规定。   店方解释说这是总公司的硬性要求,面包必须当天现做现卖,绝不能隔夜,往常门店的报损率在3%到5%之间,这次是暴雨导致客流骤减,才会出现这么多剩余。   这事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烘焙行业的普遍困境,面包保质期短,口感要求高,销量还受天气、节假日等多种因素影响。   而商家要在保证食品安全、维护品牌形象和避免浪费之间找到平衡,确实不容易。   其实,整个烘焙行业都在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有的店引入动态定价系统,根据时段自动调整价格;有的与公益组织合作,建立规范的食品捐赠渠道。这些或许都能为这个面包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事情发酵后,这家面包店的处理方式引来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企业要采取措施降低损耗,对造成严重浪费的行为最高可处以5万元罚款。   但现实中,什么程度算“严重浪费”并没有明确标准,这让不少商家陷入两难。   看似简单的面包销毁,背后其实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困境,店铺每天要面对销量预估的难题,备货少了招来顾客抱怨,多了又会造成浪费。   更让商家更头疼的是,一旦开始打折促销,很可能影响正常客流,有的顾客专门等着打折时间来买,反而打乱了经营节奏。   至于送给有需要的人?听起来很暖心,但执行起来问题重重。   万一食品出现问题,商家要承担责任;分发过程中如何确保公平有序,避免哄抢混乱,也是个难题,一些店主无奈表示,与其冒这些风险,还不如选择直接销毁。   不过,行业里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有商家引入几百块钱的智能定价系统,能在不同时段自动调整价格,把报损率控制在1%以内。   还有店铺通过正规渠道与公益组织合作,既解决了剩余面包的去向,又规避了潜在风险。   上海去年就建立了规范的食品捐赠渠道,商家只要确认食品安全、做好记录,就能合法地把面包捐出去。   这些举措都在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食品安全和商业利益,又能尽量减少浪费。   一场暴雨引发的面包风波,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在食品安全、商业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权衡,或许,随着更多新方案的出现,这个看似两难的问题终将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82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