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竖起“千里眼”,中国突破宇宙暗夜之谜! 【央视新闻】9月20日,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简称XSMT)正式启动建设。该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建设,其15米口径的高精度天线面板,可支持高频段亚毫米波观测,配备有大视场多色相机、三波段超外差接收机、460GHz多波束接收机等先进的科学仪器,支持宽频段、广视场和高灵敏度的观测。 长期以来,我国在亚毫米波观测领域始终处于“跟跑”状态,缺乏自主建设的大型观测设施,成为天文研究的一块“短板”。如今,这一历史正在被改写。这台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建设的亚毫米波望远镜,拥有15米高精度天线面板,配备了多色相机、超外差接收机等尖端设备,堪称是我国天文观测装备的一次“大跨越”。 什么是亚毫米波?它是一种波长介于0.1毫米至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恰恰覆盖了宇宙中那些可见光无法穿透的“暗区”。比如星际尘埃的遮蔽之下,其实隐藏着恒星诞生的摇篮、分子气体的分布图景,甚至可能存在生命起源的化学线索。正因为传统光学望远镜对此“视而不见”,亚毫米波观测才显得尤为关键,它是我们捕捉宇宙“暗物质舞台”上真实动态的一把钥匙。 这台望远镜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前期论证到技术攻关,再到最终立项启动,中国科研人员走过了漫长而坚定的探索之路。2022年项目正式立项,如今终于在海拔高、大气干燥的德令哈雪山牧场落地生根——这里的地理条件极其适合亚毫米波观测,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结合。 一旦建成,这台望远镜不仅将用于解析星系演化、银河结构、星际化学等天体物理前沿问题,更将成为多学科融合的战略平台。它可能在大气科学研究、甚至下一代通信技术试验中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正所谓“一览众山小”,站在亚毫米波观测的制高点上,中国也将迎来天文研究与科技应用的“双星闪耀”。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未来可能的领跑,中国在天文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力。这台15米亚毫米波望远镜,不只是冷冰冰的钢铁与电子元件的结合,更是几代中国航天人、天文人数十年如一日仰望星空的浪漫与坚持。
你们来地球的目的是什么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