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波兰正式通知无限期暂停中欧班列;9 月 20 日,中国 —— 北欧的北极航线正式启航;什么叫有备无患?什么叫兵贵神速?这就是中国的超级战略思维!这就是中国的超级执行能力。 波兰宣布暂停的当天,中欧班列在波白边境的马拉舍维奇口岸就滞留了 58 列。 其中 42 列装载着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涉及比亚迪、联想等企业。 德国大众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当天就发出预警,若零部件断供超过 10 天,生产线将全面停摆。 波兰给出的 “边境安全” 理由站不住脚,俄白联合军演早在 9 月 10 日就已结束,所谓的无人机事件也无实质证据。 明眼人都清楚,这是波兰想借物流通道试探中国对欧政策,毕竟它一边拿着欧盟对乌援助的补贴,一边又不想放弃中欧班列带来的物流收入,试图两头讨好。 就在欧洲媒体还在炒作 “中国供应链危机” 时,9 月 20 日清晨,山东青岛港响起一声汽笛,中远海运的 “天惠轮” 缓缓驶出港口。 船身满载 500 个集装箱,里面装着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库卡机器人的核心部件。 这些货物将穿越白令海峡,沿着俄罗斯北极沿岸的北方海路,最终抵达挪威奥斯陆港。 负责此次航行的船长透露,这条航线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了 3000 海里,航行时间从 35 天压缩到 23 天,单趟能节省燃油成本约 20 万美元。 更关键的是,北极航线避开了红海胡塞武装的袭击风险和苏伊士运河的拥堵隐患,去年苏伊士运河堵船曾导致全球供应链延误。 而北极航线目前全年通航时间已达 6 个月,随着全球变暖,未来通航窗口还将扩大。 这条航线能快速启动,靠的是多年的提前布局。2018 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北极航道合作协定》。 共同投资建设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的科拉湾物流枢纽,该枢纽配备了可在零下 30 度作业的集装箱起重机,能同时停靠 3 艘万吨级货轮。 2022 年,中远就派 “永盛轮” 完成了北极航线的商业试航,当时运输的是海尔的家电产品,为此次常态化运营积累了冰情数据和航线经验。 今年 7 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联合俄罗斯北方海路管理局,更新了北极航道的电子海图,标注了 12 处危险冰区,进一步保障航行安全。 北极航线的开通,直接击中了欧洲的 “痛点”。当前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是俄罗斯管道气的 2.3 倍,而北极航线可同步运输能源和货物。 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已与中国石化达成协议,未来将通过北极航线向中国运输液化天然气,年供应量可达 150 万吨。 对北欧国家来说,这条航线更是 “经济动脉”:挪威三文鱼通过北极航线运输,冷链保鲜期可延长 5 天,运输成本降低 18%。 挪威水产出口商协会当天就宣布,将把对华三文鱼出口量从每年 8 万吨提升至 12 万吨。 瑞典宜家也计划将 25% 的家具运输从陆路转向北极航线,以规避陆路物流风险。 波兰的算计显然落了空。暂停班列后,波兰本土物流企业首当其冲,华沙周边已有 12 家中小型物流企业因订单流失宣布停业,马拉舍维奇口岸每月损失 2.1 亿欧元的过路费收入。 更尴尬的是,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绕开波兰,通过北极航线与中国加强合作,芬兰国家铁路公司已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洽谈,计划将赫尔辛基至中国的货物运输转至北极航线 + 铁路联运模式。 反观中国,早已构建多元物流网络,除了北极航线,中欧班列还开通了经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的南线通道。 今年前 8 个月,南线货运量同比增长 3.7 倍,完全能对冲波兰暂停带来的影响。 中国的战略布局从不止步于应对当下。北极航线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未来北极资源开发的纽带。 北极地区拥有全球 13% 的未开发石油和 30% 的未开发天然气,中国企业已参与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油田开发项目。 随着北极航线常态化运营,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北极治理,推动构建 “北极经济圈”。 波兰此次暂停班列,反而加速了中国物流通道的多元化进程,让世界看到中国不是依赖单一通道,而是通过提前规划、高效执行,牢牢掌握供应链主动权。 这种 “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的思维,正是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步发展的关键。 信源:中国将开通“中欧北极快航",美媒:气候变化正重塑地缘政治格局——中华网热点新闻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9月18日写道:“澳大利亚前总理、现任驻美大使陆克文在
【137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