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82岁老奶奶闲得很,为了找点事做,竟然花几万买了台无人机,帮孙子的六七百亩

不吃药的五块 2025-09-21 20:52:04

安徽,82岁老奶奶闲得很,为了找点事做,竟然花几万买了台无人机,帮孙子的六七百亩地施肥,打农药,一开始孙子并没报什么希望,以为奶奶就是玩玩而已,结果,奶奶不仅一学就会,甚至比年轻人玩得还溜,老奶奶说:“现在犁田不用牛,机械都是满田飞,一点小事轻巧。” 9月21日,央视网发布了一个视频,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戴奶奶今年八十二岁了,几年前,她的步履开始变得有些蹒跚,耳朵也不像年轻时那么灵光了,家里人看着,心里都暗暗揪了起来。 孩子们一商量,都觉得让老太太一个人待着实在太不放心,于是,仿佛是一种无声的默契,这个家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了。 原本因为工作、学业而分散在外的儿女们,回家的频率变得极高;孙辈们更是几乎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家。 曾经有些冷清的房子,就这样一天天重新变得拥挤而热闹起来。客厅的电视常常开着,播放着老太太喜欢的戏曲频道;厨房里总是飘着炖汤的香气;阳台上也晾满了不同年龄段的衣物。 家里人嘴上都不说“我们是为了照顾您”,但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戴奶奶转。 他们放弃了大部分私人娱乐和外出应酬,用一种“常驻”的方式,默默地筑起了一道温暖的防护墙,把老太太安稳地护在家的中心。 戴奶奶嘴上有时会念叨:“你们忙你们的去,别老围着我这个老太婆转。”但每当看到儿孙满堂,听到屋里充满生机勃勃的声响,她那略显浑浊的眼睛里,总会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和满足。 六七年前,戴奶奶的孙子小铭看着一家人为了照顾奶奶而奔波忙碌,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这个刚从农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既想追寻自己的事业,又盼着能更好地守在奶奶身边。 他琢磨着:“要不干脆在家里包一块地?搞规模化种植!这样既能扎根在老家,方便随时照看奶奶,又能干一番事业,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和专业知识,他毅然决然地承包下了村子周边一大片土地,加起来有六七百亩之广,这片土地承载了他的雄心,也系住了他对家的眷恋。 从此,小铭的生活节奏彻底改变了。他的每一天都是以星辰为伴开始的,天还墨黑,他就已经披着外套,拿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了田间地头。 常常是从清晨忙到日头偏西,晌午那顿饭总是凑合。家人把饭菜送到地头,他常常是扒拉几口就凉透了,有时忙得忘了吃,饭菜原封不动地又带了回去。 奶奶常常被家人搀扶着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那一望无际的、属于孙子的土地,心疼地念叨: “我这孙子哟,比地里头的老黄牛还累,天不亮就出去,星星出全了才回来,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但语气里,又带着藏不住的心疼和骄傲。 她想帮忙,可年纪摆在那儿,扛化肥、背药桶这些重活,身体实在吃不消。她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闲着。 转机出现在一次饭桌上,孙子无意中聊起无人机打药效率有多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戴奶奶当即就下了决心:这个东西,我得学! 孙子起初没当回事,以为奶奶就是图个新鲜,还担心她的眼睛和反应速度跟不上。可第二天,奶奶就拉着他去买无人机! 就这样,孙子成了师傅,手把手地教。奶奶呢,就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一遍遍地苦练,她把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全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翻来覆去地看。 哪有天生就会的。刚开始,无人机总是不听使唤,不是飞得太低就是直直撞上树。但奶奶从不泄气,嘴里念叨着“再练一遍,总能学会”。 事实证明,她不仅学会了,还操纵得比许多年轻人都溜。过去孙子要雇上五六个人,花三四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奶奶一个人,一天就能搞定。 更厉害的是,无人机撒肥比人工均匀多了,地里的庄稼长势都好了不少。戴奶奶的技能还不止于此,割稻机、挖机,她样样玩得转。 “脑子越用越灵,手越练越巧,哪有学不会的道理?”这是她常说的话。 她自己也感慨,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犁田不用牛,打药不用人,割稻不用刀,现在机械都是满天飞”。 对她而言,这辈子还能玩上高科技,帮孙子当个“新农人”,这日子过得实在太有奔头了。 戴奶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衰老,或许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和勇气,只要心里那团火还在,谁都能在自己的天空里,飞出漂亮的航线。 信息来源:央视网

0 阅读:33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