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新建拍《闯关东》,他拿着200万请陈道明演朱开山,被直接拒绝了,随

万象瞭望者 2025-09-22 09:54:23

2008年,张新建拍《闯关东》,他拿着200万请陈道明演朱开山,被直接拒绝了,随后他找到李幼斌,但也被拒绝了:我现在轻易不敢接东北的戏。这两记闭门羹,差点让这部后来封神的剧作胎死腹中。[微风] 提到李幼斌,许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就会浮现出那个经典角色——李云龙。 而提到李云龙,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想起那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亮剑》。 的确,《亮剑》是中国电视剧史上一部标志性的作品,李幼斌凭借李云龙这一角色展现了极强的个人魅力,深入人心,让观众至今难以忘怀。 他所塑造的那种直率、勇敢且充满血性的角色,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英雄形象。 可李幼斌的演艺生涯远不止《亮剑》这一部作品。 在《亮剑》播出三年后,他再次以一部大作向观众证明了他的演技和多样性。 那就是2008年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李幼斌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名叫朱开山的角色。 这部剧的成功程度可见一斑。 它不仅拿下了9.01%的最高收视率,成为当年电视荧屏的热播剧,而且还收获了多个奖项,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而李幼斌也凭借朱开山这一角色,再次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朱开山这个角色的选角过程充满了波折,几经波折才最终落到了李幼斌的手中。 最初,导演张新建带着200万的片酬,找到了一位备受瞩目的演员——陈道明,希望他来饰演这个灵魂人物。 陈道明在看过剧本后直接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觉得这个角色实在太苦了,生活条件艰苦,角色的命运让他觉得难以承受,最终选择了放弃。 于是,剧本再次被推到了李幼斌面前。 尽管李幼斌在演艺圈有着扎实的演技基础,但当时他也快五十岁了,心里也有不少顾虑。 剧组的拍摄地在东北,气温常常低到零下三十多度,李幼斌心里直打鼓,自己一个南方人,能在那样的严寒环境下完成高强度的拍摄吗? 他本身并没有东北人特有的那股豪气,能演出“闯关东”的那股劲儿吗?这些疑问让他一度想要拒绝这个挑战。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关键时刻,李幼斌的妻子史兰芽站了出来。 她仔细阅读了剧本,认真分析了朱开山这个角色,发现丈夫内心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倔强精神,这种精神与朱开山的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史兰芽鼓励李幼斌,她认为他具备了这个角色的内在气质,并且凭借他的演技,可以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支持和鼓励让李幼斌感到坚定,他决定接受挑战。 最终,这个“将错就错”的选择成就了李幼斌的经典角色——朱开山。 尽管一开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李幼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将朱开山这个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可,也让《闯关东》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朱亚文在零下39度的极寒雪地里光着膀子拍戏,正是这种极限的身体挑战,让角色更加生动有力。 如果说选角充满了偶然,那剧组对“真实”的追求,才是这部剧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导演张新建在拿到剧本后,决定改变原有的完美形象,将朱开山塑造成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人物。 他赋予朱开山一些人性化的缺点,像犯浑、倔强等毛病,使得这个原本代表了闯关东精神的角色,充满了泥土气息。 这样的朱开山不再是一个神话中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人性的人物。 东北的极寒天气,成了导演和剧组追求真实的天然催化剂。 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连摄像机都因低温“罢工”,工作人员几乎全员裹着军大衣,气温的极端和拍摄环境的艰难,反而让整个剧组更加坚定了对“真实”的追求。这种艰苦的条件,变成了这部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整部作品增添了粗犷的质感和沉重的历史感。 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真实感,让观众在看剧时,仿佛不是在观看演员们的表演,而是在感受自己生活中的一段历史。观众的共鸣是显而易见的,《闯关东》创下了9.01%的收视率,并且被央视加播三次,证明了这部剧的深刻影响力。

0 阅读:34
万象瞭望者

万象瞭望者

瞭望万象,把握社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