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没有一个明白人?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 (参考资料:2021-12-07 澎湃新闻——偷袭珍珠港:8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如何走上“民族切腹”之路) 1941年12月7日,炸弹砸向了夏威夷的珍珠港,指挥官山本五十六率领着“赤城”、“加贺”在内的六艘航母,用四百多架飞机,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瘫痪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这场偷袭之后,日本递上了一份宣战诏书,说自己是被逼无奈,是美英的经济和军事威胁让它不得不“自卫”,这套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但谁都清楚,它掩盖不了日本在亚洲大陆早已犯下的侵略罪行。 更疯狂的是,194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1000亿美元,而日本只有区区92亿,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飞速拉大,日本自己也知道,这根本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一次“非常之举”。 那么,一个国力悬殊如此巨大的国家,为什么敢启动这毁灭性的战争倒计时?时钟的指针,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悄悄拨动了。 日本的政坛,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二十年代,像币原喜重郎这样的文官还主张“协调外交”,说白了,就是在不彻底惹毛英美的前提下,想办法保住自己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那些殖民利益,这套玩法,本质上还是想在华盛顿体系的框架内捞好处。 但军方那帮人可不这么想,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就是个导火索,首相滨口雄幸为了裁军签了字,海军强硬派立马炸了锅,觉得没能争到对美七成军力的目标是奇耻大辱,海军部长加藤宽治愤而辞职。 光辞职还不够,文官政府的软弱,加上《明治宪法》里“统帅权独立”这个致命缺陷,让军部彻底失控,他们发现,拳头比道理管用,首相滨口雄幸很快就遭到了枪击,没过多久,另一位首相犬养毅更是在“五一五”事变中,被一群海军青年将校直接杀害。 从那以后,日本的政党政治就彻底垮了,暗杀和政变不断,文官内阁成了摆设,像“二二六”事变后上台的广田弘毅,背后站着的都是军人,日本的战争机器,就这样被一群狂热的军人彻底劫持了。 被劫持的国家机器,开始用一种极度焦虑的眼光审视世界,尤其是盯着自己和美国海军的实力对比,一个短暂而致命的“战术窗口”,在他们眼中被放大了。 1941年,日本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确实有个小优势,他们有8艘航母,而美国只有3艘,但这只是暂时的,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这个法案一旦全面启动,美国的造船厂就会像下饺子一样生产军舰。 日本海军高层自己算了一笔账,结果让人不寒而栗:到1942年,他们的战力对比美国还能勉强维持在七成,可到了1944年,就会锐减到三成,时间,成了最大的敌人,这个即将消失的优势,反而成了发动致命一击的最强催化剂。 最终按下倒计时启动键的,还是那致命的石油,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石油自给率连10%都不到,严重依赖从美国进口,而从1940年开始,美国就逐步收紧了对日贸易。 1941年8月,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美国对日实施全面石油禁运,这一下,日本的油表成了战争倒计时的时钟,据估计,国内的石油储备撑不到第二年就会耗尽。 所有的战略考量,瞬间都让位给了生存焦虑,为了抢夺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军部制定了“南进”战略,为了确保后方无忧,他们还在4月份和苏联签了《日苏中立条约》,一切准备就绪,只为一场豪赌。 所以,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为自己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争取时间,就成了日本唯一的选择,这并非出于胜利的信心,而是源于再不动手就必然崩溃的恐惧,他们启动的,是一场避免自身崩盘的赌博,最终,也把整个帝国带上了一条不归路。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