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报复,果然来了!   巴基斯坦前脚刚和沙特“结盟”,美国后脚就在联合国,给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2 17:01:05

美国的报复,果然来了!   巴基斯坦前脚刚和沙特“结盟”,美国后脚就在联合国,给巴境内的恐怖组织“松绑”。但这恰恰证明,巴铁走对了路。现在,是时候学习以色列,在阿富汗边境,建立一个“非接触缓冲区”了!   2025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王宫会议室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签署文件后紧紧拥抱。   这份被外界称为“伊斯兰世界防务基石”的共同战略防御协议,白纸黑字写着“第三方针对两国任何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瞬间让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倾斜。   协议签署现场的照片里,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元帅坚毅的眼神透露出这个南亚国家前所未有的战略自信,而这一切都源于两国近80年的历史性纽带——从巴基斯坦为沙特培训上万名军事人员,到沙特在巴基斯坦核计划最困难时期提供的关键资金支持,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兄弟情谊终于以正式防务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就在巴沙联盟尘埃落定的两周后,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延续巴基斯坦境内某恐怖组织制裁的投票中,美国代表团罕见地投下了弃权票。这个看似技术性的操作,实则是对巴基斯坦最露骨的战略报复。   仅仅一个月前的8月11日,美国还高调将针对中国项目的俾路支解放军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当时巴基斯坦军方甚至以分发甜食的方式庆祝这一“反恐合作突破”。   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转变,在华盛顿的决策逻辑里其实有着清晰的利益计算——特朗普政府虽然在5月的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收获了沙特6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但当沙特转身与巴基斯坦强化防务合作时,美国立刻动用了最擅长的“恐怖组织牌”来施压,试图迫使巴基斯坦在外交天平上重新向美国倾斜。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国中东战略的核心困境。多年来美国一直将沙特视为波斯湾的“宪兵”,却在2025年眼睁睁看着这个传统盟友将防务安全的一部分托付给巴基斯坦。   沙特通讯社发布的联合声明中特意强调协议建立在“伊斯兰团结”基础上,这无疑刺痛了美国的神经。澳大利亚智库研究员穆罕默德・费萨尔的分析一针见血:这份协议可能成为沙特与其他海湾国家合作的模板,这意味着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将被进一步稀释。   当美国企业还在为沙特的人工智能芯片订单欢呼时,沙特王储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在地区安全架构中,伊斯兰世界的内部团结比美国的保护伞更可靠。   但美国的报复手段恰恰暴露了其战略焦虑。通过在联合国放松对巴境内恐怖组织的制裁约束,华盛顿试图制造双重压力:一方面让巴基斯坦陷入“反恐不力”的国际舆论困境,另一方面通过纵容恐怖活动加剧巴基斯坦的内部动荡。   但美国显然低估了巴沙联盟的抗压能力——协议签署后第一周,沙特就宣布向巴基斯坦提供15亿美元的反恐专项援助,这笔资金恰好用于强化巴阿边境的监控设备。   当美国还在纠结是否继续向沙特出售1000亿美元武器时,沙特已经用与巴基斯坦的协议表明,它需要的是真正能形成威慑的战略伙伴,而不是附带政治条件的军火交易。这种转变让巴基斯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外交主动,也为其解决长期困扰的边境安全问题创造了条件。   此刻的巴基斯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借鉴以色列的边境管控经验。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建立的“非接触缓冲区”早已证明其有效性,通过设立军事隔离带、部署传感器网络和常态化巡逻,成功将叙利亚内战的战火阻挡在边境之外。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长达2640公里的边境线同样需要这样的防御体系,尤其是北瓦济里斯坦地区,4月刚刚发生过54名恐怖分子越境被击毙的激烈交火,证明边境渗透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以色列国防军能在赫尔蒙山哨所实现“未遇抵抗”的控制,靠的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系统化的边境管理机制,这正是巴基斯坦边防部队需要学习的核心经验。   建立缓冲区绝非简单的筑墙隔离。以色列在缓冲区建设中融入了精准打击能力,通过热成像无人机与地面部队的实时联动,让渗透者无处遁形。巴基斯坦军方已经展现出类似的技术潜力,8月对俾路支省山洞藏身处的精确打击证明其无人机作战体系日趋成熟。   将这种能力复制到巴阿边境,配合沙特援助的新型雷达系统,完全可以构建多层防御网络。以色列的经验还表明,缓冲区需要与当地民生改善相结合,巴基斯坦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在边境地区发展特色农业,让当地部落从稳定中获益,从而切断恐怖组织的生存土壤。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