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日借着联合演训的名头,在日本部署了 “堤丰” 中导系统。针对这事儿,咱们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 16 号明确表态,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敦促美日正视地区国家的呼声,纠正错误做法,把 “堤丰” 中导系统撤走。可能有些朋友会问,这 “堤丰” 系统部署到底是个例,还是早有预谋啊?其实咱们仔细捋一捋就会发现,美国在亚太推进中导部署,不是第一次了。去年美国和菲律宾搞联合军演之后,“堤丰” 系统就曾留在菲律宾境内没走;再往前数,2017 年的时候,美国在韩国部署了 “萨德” 反导系统,这事引发地区争议,到现在还没平息。这一系列动作背后,藏着美国在亚太系统性推进中导部署的大布局,这里面的深层意图和潜在风险,咱们今天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先看军事部署这块,美国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想突破地理限制,把前沿打击能力再提升一个档次。咱们先说说 “堤丰” 系统,它能搭载 “战斧” 巡航导弹,射程大概 1700 公里,还有新型的高超音速武器。从日本发射,咱们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全境,还有俄罗斯远东部分区域,都在它的覆盖范围。再加上之前在韩国部署的 “萨德”,“萨德” 探测半径达到 2000 公里,这么一来,美国在亚太形成了 “探测 + 打击” 的双重体系。大家可别以为这只是单纯的防御,它的进攻性特别明显 —— 把中导力量往前放,就是为了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让自己可以选择 “先发制人” 的战术。 那美国费这么大劲搞部署,战略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核心目标其实就三个。第一,2019 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就一直想在亚太重新打造军事优势,这次部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第二,通过把日本、韩国、菲律宾这些盟友绑在一起,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导弹防御和打击网络。第三,在台海、南海这些可能发生冲突的区域,提前设好 “火力支点”,为以后干预地区事务攒军事底气。大家注意到没有,美国采取 “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部署。先借着演习、临时部署试下水,看各方反应,然后再慢慢变成常态。就像在菲律宾,2023 年 4 月美菲 “肩并肩” 军演的时候,“堤丰” 系统就借着参演的名义第一次露脸;这次在日本,又是用演训当借口推进部署。这种 “切香肠” 的策略,就是想少点政治阻力,一点一点实现战略渗透。 接下来咱们聊聊最关键的 —— 地区安全风险。美国这么干,引发了一连串问题。首先是军备竞赛加速了,地区国家没办法,只能赶紧提升自己的导弹技术和反导能力。比如朝鲜,2023 年试射洲际导弹的次数比前一年多了三成;日本计划买 1000 枚远程巡航导弹;韩国也在加速开发 “玄武” 系列导弹。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你搞我也搞,地区安全环境越来越紧张。然后是战略互信没了。中导部署把防御和进攻的界限搞得模糊不清,2023 年美日韩还建立了 “导弹预警数据共享机制”,一下把阵营对抗的风险加深了。还有就是盟友被迫选边站,日本、韩国的民众好几次抗议美军部署,2023 年韩国民调显示,56% 的民众都反对追加 “萨德” 部署,这些地区国家其实陷入了 “安全困境”,不跟着美国怕不安全,跟着美国又得罪周边国家,左右为难。 咱们再从历史的角度看看,美国在亚太玩的这套,其实就是想复制 “冷战剧本”,但它忽略了两个关键变化。第一,现在地区国家的经济早就深度融合了,2022 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达 9753 亿美元,搞零和对抗,对哪个国家都没好处。第二,美国自己的战略就有矛盾,它既想让盟友承担部署的风险,又不给足够的安全承诺,比如它就没答应给菲律宾 “核保护伞”。这么一来,盟友很可能就成了战略前沿的 “牺牲品”,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最后咱们总结一下,美国在亚太部署中导系统,本质上就是单边军事扩张。它想通过把力量往前放转移风险,靠联盟体系分摊成本,可这么做,正在把地区国家拖进安全困境里。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了,军事对抗带不来长久的安全,只有尊重每个国家的安全关切,坚持共同安全的原则,才能保住亚太的和平与发展大局。中方敦促美国撤走 “堤丰” 系统,不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更是为了不让地区陷入新一轮对抗,这是理性的警示,也是负责任的态度。希望今天的分析能让大家更清楚美国这一系列动作的影响,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咱们下期再见!
——美日借着联合演训的名头,在日本部署了“堤丰”中导系统。针对这事儿,咱们
甘愿为孺子牛
2025-09-22 17:56:26
0
阅读:46
光中晨琴
美国在菲律宾和日本部署中导已威胁地区安全及中国安全,中俄反对美国如此危险行为及破坏地区平衡,为了维护亚太及中国安全若美不纠正错误,中俄将会有新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