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最不愿说的秘密,简单4物煮水,养出孩子好脾肺,鼻炎、腺样体肥大自然消 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鼻炎和腺样体肥大,孩子们反复鼻塞、流涕,晚上张口呼吸、打呼噜,严重影响了睡眠和面容,家长们往往都特别焦虑。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孩子脾胃运化功能弱,吃进去的水谷精微无法被有效吸收,反而会积聚成“痰湿”。 这些痰湿上输到肺,壅堵在呼吸道,就成了怎么也流不完的鼻涕和痰液。长期如此,痰气交阻于鼻咽这个狭窄要道,就会导致鼻粘膜、腺样体、扁桃体等组织增生肥大,形成恶性循环。 今天给家长们分享几个我们中医儿科常用的调理小妙招,全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平时煮点水喝,就能帮孩子健脾养肺,从根源上清理痰湿,让鼻炎、腺样体肥大失去滋生的土壤。 一、山药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它性平味甘,归脾、肺、肾三经,能健脾、补肺、固肾。它补而不腻,不寒不燥,特别适合脾肺气虚的孩子。 这类孩子通常面色偏黄,容易感冒,咳嗽起来痰音重但无力咳出,平时也容易出汗。 取干山药片15-20克,加水煮30分钟,晾温后给孩子当水喝。山药水味道甘淡,孩子容易接受。坚持喝一段时间,能慢慢感觉到孩子肺气充足,咳嗽和流涕的情况会减少。 二、陈皮 陈皮就是晒干陈久的橘子皮,其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它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化解体内痰湿的“高手”。 孩子体内有痰湿时,不仅喉咙里总是呼噜呼噜有痰声,大便也容易黏腻不成形,胃口时好时坏。 取陈皮5克,用温水冲洗一下,加水煮15分钟即可。陈皮水带有清香,能很好地帮助气机运行,气顺了,痰也就化了。对于晨起咳嗽有痰的孩子尤其有效。 三、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它的主要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它非常平和,能把中焦脾胃的湿气通过小便的形式温和地排出去。 脾虚湿困的孩子,就像穿了一件永远晒不干的湿衣服,会感到乏力、嗜睡、头重如裹、脑子反应慢、整天犯迷糊。 用茯苓10克煮水(最好捣碎一些),每天喝一次。能像拧毛巾一样,悄悄把孩子体内的湿气“拧掉”,湿气去了,脾胃功能自然恢复,鼻涕也就断了来源。 四、桔梗 桔梗是“舟楫之药”,它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的功效,能引药上行,直达肺和咽喉,是疏通上呼吸道的“钥匙”。 当孩子感觉痰堵在喉咙里,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鼻塞不通时,桔梗就能发挥它的特长。 取桔梗5克,与陈皮、茯苓搭配煮水,能有效宣通肺气,打开鼻窍,让痰浊更容易排出。 不过要提醒各位家长,这些方法适合脾肺问题初期或作为辅助调理。如果孩子腺样体肥大严重,已经出现长期缺氧、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一般在我门诊上,通过辨证用药配合这些食疗方的孩子,调理一段时间后,呼吸声都会变得轻盈许多。 门诊医案 上个月接诊了一个6岁的男孩,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65%,晚上打呼噜声音响,张嘴呼吸,白天总是揉鼻子、揉眼睛,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胃口很差,吃得少,大便偏稀。 我一看他的舌头,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这是典型的脾虚湿盛,肺气壅塞。我给娃开了以健脾化痰、宣肺通窍为主的方剂,同时建议家长,每天用山药10克 + 茯苓10克 + 陈皮3克煮水给孩子喝。 另外我叮嘱家长,一定要严格忌口所有冷饮、甜腻的零食和油炸食物,这些都会加重脾胃负担和生痰。晚上睡觉前用温水给孩子泡脚,微微出汗即可,帮助气血循环。 3周后复诊,妈妈高兴地说,孩子晚上打呼噜的声音小多了,虽然还张嘴,但能感觉到鼻子通气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吃饭比以前香了,大便也成型了。我调整了药方,让他们继续配合食疗水。 前后调理了两个月,最近一次线上随访,妈妈发来语音说孩子晚上睡觉安静多了,嘴巴自己能闭拢,老师也反映孩子上课精神头足了不少。 脾胃这个“生痰之源”被清理了,肺这个“贮痰之器”干净了,呼吸自然就通畅了,鼻炎、腺样体肥大这些问题,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用紫苏叶治上千孩子鼻炎,叹:非中医不行,是看病中医不行中医上说,鼻炎,乃阳气不足
【1评论】【1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