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乌克兰议员一句话,把这场战争的真相全抖出来了! 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来,战场态势的胶着让双方都承受着沉重压力。 乌克兰境内流离失所者达 500 万人,解决住房问题需要 400 亿至 500 亿美元资金,总理什梅加尔不得不宣布拨款 150 亿格里夫纳,专门用于补偿战争造成的房屋损毁,首批受益家庭仅超 1 万户。 战线的僵持让 “智能无人战争” 等新型作战方式也难以扭转战略被动,乌克兰民众对 “血战到底” 的支持率已从开战初期的 73% 降至 38%。 这些数据与热列兹尼亚克的判断相互印证,勾勒出战争对民生的实质影响。 冲突的延续也让国际博弈的复杂性逐渐显现。 2025 年 2 月 24 日冲突三周年之际,美国与俄罗斯开启停火谈判进程,特朗普甚至预告战争可能 “数周内” 结束,但这种绕开乌克兰及欧洲盟友的单方面接触,引发多方反弹。 联合国大会投票中,美国除以色列外几乎站到所有欧盟成员国对立面,被视作西方阵营自 2003 年以来最大分歧。 俄罗斯外交部长虽曾提出 “乌军投降” 等停火条件,但俄方随后也释放出软化信号,总统普京公开表示尊重欧洲国家参与解决问题,常驻维也纳代表更提及乌克兰 “将在适当时候被邀请到谈判桌上”。 和平进程的推进正在突破僵局。 2025 年 2 月 24 日夜,联合国安理会以 10 票赞成、5 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有关结束冲突的决议草案,呼吁迅速达成持久和平,这是 2022 年以来安理会罕见通过的相关决议。 同日,俄乌双方达成协议,滞留在库尔斯克州乌军控制区的俄罗斯平民通过白俄罗斯返乡,数千人得以远离战场。 欧洲国家也在积极行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合多国首脑齐聚基辅,提议将 2030 年 1 月 1 日定为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正式日期,以制度建设为和平注入长期动力。 英国则宣布 2025 年提供 45 亿英镑军事援助,同时推动对俄制裁,试图以多重手段为谈判创造条件。 经济民生的现实需求正在加速和平诉求的落地。 乌克兰的重建离不开外部支持,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已为其中小企业提供 11 亿美元金融支持,同时加大对能源基础设施和铁路公司的投资,协助恢复货物运输保险业务。 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合作仍在持续,过去一年欧盟为俄罗斯化石燃料进口支付 219 亿欧元,这一数字超过对乌经济援助总额 31 亿欧元,经济纽带为和平谈判提供了潜在基础。 俄罗斯方面也透露,俄美企业正讨论在乌克兰问题解决框架内开展重大经济项目合作,稀土资源开发成为可能的合作方向。 各方立场的微妙转变为对话创造了空间。泽连斯基曾对美国提出的资源合作协议表现激烈,最终仍缓和态度,称相信特朗普 “真的可以帮助结束战争”,并准备访问华盛顿。 普京则证实美俄正在推进 “重大经济交易” 谈判,对欧洲维和部队方案也显现出接纳可能。 国际社会的斡旋持续发力,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主任格雷明格指出,俄方提出的严苛条件可能只是谈判初始的 “最高要价”,真正的进展需要各方坐入谈判桌后才能实现。 9 月的基辅,工人正在修缮战争中受损的居民楼,建筑材料上贴着欧盟援助项目的标识。 顿涅茨克的边境口岸,联合国工作人员引导平民通过临时通道,远处的农田里已有农户开始耕种。 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外交官们仍在围绕冲突后续安排进行磋商,文件上密密麻麻写着重建计划与援助方案。这些场景没有激烈言辞,只有对生活回归正轨的朴素期盼。 热列兹尼亚克的 “实话”,本质上是对和平的迫切呼唤。战争的真相从来不是单一的立场陈述,而是民生的重量、重建的难度与对话的必要。 国际社会的行动已经证明,军事手段无法解决根本分歧,只有通过平等谈判、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才能实现持久和平。 从平民返乡到经济合作,从安理会决议到欧盟扩容承诺,和平的曙光正从各方努力中逐渐显现,这正是冲突持续四年后最值得珍视的希望。
卡塔尔的反击超乎美以认知,如果完美实现目标,那么中东格局将彻底改变,以色列将非常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