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骂杨康认贼作父,可是谁理解曾经认真想过他所处的环境,以及成长的经历。 杨康的出身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生父是抗金义士杨铁心,生母是善良柔弱的包惜弱。 尚在襁褓之中,家庭便遭巨变。其母包惜弱因一念之善,救下了重伤的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却未料此举引狼入室。 完颜洪烈为得到包惜弱,设计陷害郭啸天与杨铁心,导致郭啸天身亡,杨铁心失踪,包惜弱则在举目无亲、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被迫进入金国赵王府,成为了王妃。 杨康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并以金国小王爷“完颜康”的身份长大成人。从他记事起,身边环绕的就是锦衣玉食、众人的奉承与宠爱,完颜洪烈对他视如己出,极尽溺爱。 他所认知的世界,就是赵王府的荣华富贵和金国小王爷的尊贵身份。这种长达十八年的、深入骨髓的身份认同和生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当他十八岁时,生父杨铁心突然出现,揭露真相,这对于杨康而言,不啻为一场天塌地陷的身份危机。 他不仅难以接受自己从尊贵的小王爷变成普通汉人布衣的巨大落差,更无法立刻对那位仅有血缘关系、但十八年来未曾谋面、更未尽过抚养责任的生父产生深厚情感。 相比之下,养育他十八年、给他无限宠爱的完颜洪烈,在他情感的天平上显然分量更重。尽管后来他知晓了完颜洪烈是导致他家破人亡的仇人,但情感的牵绊和对既有生活的依赖,让他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与挣扎。 外界对杨康的教导,也未能很好地引导他走出这种困境。他的师父丘处机,武功高强,嫉恶如仇,但在教导杨康时,更侧重于武功的传授,对于品德的培养和内心的疏导则有所欠缺,甚至有时脾气暴躁,未能给予杨康最需要的理解和引导。 丘处机强烈的抗金思想,与杨康自幼接受的金国环境格格不入,这反而可能激起了杨康的逆反心理。 后来杨康又暗中拜梅超风为师,学习阴毒的“九阴白骨爪”,身边接触的也多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这样的环境进一步将他推向了歧途。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杨康最终的选择也与其自身的性格和欲望密切相关。他聪明机警,却将这份聪明用在了投机钻营上;他渴望成功,却迷恋权位富贵带来的虚荣。 完颜洪烈提出的“富贵不可限量”的承诺,深深触动了他内心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他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害怕变回那个一无所有的平民杨康,这种对失去的恐惧,最终压倒了对血缘和道义的认知。 他选择了那条看似更能保住荣华富贵,并且似乎能“走得更远”的道路,即便这意味着认贼作父,背弃家国。 杨康的悲剧,是一个复杂个体在特定历史背景、家庭环境、教育缺失和个人欲望交织下的产物。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人性的选择往往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各种灰色的地带和无奈的情愫。我们固然要批判他最终做出的错误抉择,但或许也可以尝试去理解他所面临的那份沉重与撕裂。 理解不是为了原谅,而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人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杨康的结局是中毒身亡,死后尸身遭乌鸦啄食,可谓凄惨,这自然是其“多行不义”的后果。
公元1940年代末,菲律宾总统妻女遭日军暴行,索赔未果后,他采取了令人胆寒的报复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