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知道东风61名字的由来……高志凯教授在菲律宾发言称:东风61可以携带60枚

云景史实记 2025-09-23 17:09:53

今天才知道东风61名字的由来……高志凯教授在菲律宾发言称:东风61可以携带60枚核弹加1枚氢弹,20分钟到达世界任何地方……! 之前咱们熟知的是东风 41,2019 年国庆阅兵就亮相过,大家都以为接下来该是东风 51,结果直接跳到了 61,这名字一出来就把美媒都整懵了,CNN、纽约时报扒来扒去,最后只敢说 "至少确定有这么个东西"。 其实这名字的跨越,藏着咱军工技术的大突破 —— 它不是简单的升级款,而是全新的战略武器,直接标志着咱的核威慑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名字的跳跃就是实力的宣言。 再说说高教授提到的性能,20 分钟到世界任何地方这话,还真有数据撑着。东风 61 用了速燃发动机,末端突防速度能到 26 马赫,啥概念?一小时就是 3 万多公里,从咱这儿到美国西海岸也就 20 来分钟,比坐高铁跨省还快。 射程更不用说,保守估计都有 1.6 万公里,地球赤道才 4 万公里,这射程足够覆盖全球所有战略要地,根本不用绕远路,所谓 "世界任何地方" 可不是夸张。 不过有一说一,60 枚核弹头的说法可能有点夸大,咱看军事专家分析和阅兵后的披露,它实际能携带 12 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当量 50 万吨 TNT,这已经很吓人了 —— 当年美国投在广岛的 "小男孩" 才 1.4 万吨当量,算下来一枚东风 61 的威力就相当于 1440 颗广岛原子弹,这实力已经够震撼了。 东风 61 亮相那回,可不是单独出来的,它跟东风 41、巨浪 3 潜射导弹、惊雷 - 1 空基导弹一块儿,首次亮出了咱陆海空 "三位一体" 的核力量方阵。 军事专家韩旭东都说了,这导弹是 "小快灵" 的路子,用固体燃料,能在山区公路上随便跑,卫星都难盯着,比以前的东风 5C 生存能力强太多,就算遇着突袭,也能快速反应反击。 这让我想起以前东风 41,射程 1.3 万公里已经很牛了,现在东风 61 不光射程更远,还能玩 "水漂式" 变轨,弹头在大气层边缘扭来扭去,加上一堆诱饵弹,敌方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 —— 美国花大价钱建的 GMD 反导网,在它面前跟筛子似的。 而美媒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东风 61 一亮相,彭博社就急着说它 "尺寸比美俄现役导弹还壮实,射程覆盖全球",纽约时报专门列了它的突防本事,说这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能同时打多个目标,拦都拦不过来。 可他们翻遍情报,连具体参数都摸不着,外交家杂志干脆承认 "对射程、弹头数量啥的一无所知"。要知道以前美国总觉得能摸清咱的底细,这次东风 61 冷不丁亮相,连命名都跨了代,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节奏,这就是咱保密工作做得好,也是实力的体现。 可能有人问,咱搞这么厉害的武器干啥?看看当年的历史就知道了,没有硬实力就得受气。现在有了东风 61,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它能在 3-5 分钟内完成发射准备,公路上一小时能跑 80 公里,72 小时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转移,敌方根本找不到它的位置。 而且精度能控制在几十米内,上万公里外都能精准砸中敌方的导弹发射井、指挥中心,这就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底气。台退将帅化民说得实在,这玩意儿就是让五角大楼睡不着觉的 "杀手",因为你根本猜不透它的本事。 更关键的是,东风 61 不是孤立的武器,它跟 094 核潜艇的巨浪 3、轰 20 轰炸机搭起来,组成了 "三位一体" 的核盾牌。陆地上有东风 61 机动发射,海里有核潜艇隐蔽待命,空中有轰炸机远程投递,不管敌人从哪儿来,咱都能还手。 这可不是为了主动挑事,咱国家一直承诺不首先用核武器,但有了这硬家伙,才能保证 "别人打过来,咱能打回去",这才是真正的和平保障。 高志凯教授在菲律宾说这话,其实是说给那些想挑衅的势力听的。现在国际形势复杂,总有人想在咱周边找事,东风 61 的存在就是明明白白的警告:别惹中国,咱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这导弹的威力咱不用真使出来,光是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 就像当年钱学森说的 "手里有剑不用,和手里没剑,完全是两回事"。 东风 61 这名字,这性能,这亮相时的气场,说到底都是国家强大的证明。它或许没有传说中 60 枚弹头那么夸张,但 12 枚分弹头、1.6 万公里射程、20 分钟全球抵达的实力,已经足够让任何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这大国重器,就是咱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最大底气,看着它就知道,咱的国家再也不是谁想欺负就能欺负的了!

0 阅读: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