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0年,大将军郭威发动兵变,闯入太后李三娘寝宫,李太后赶忙说道:“皇位尽可

岁月解密师 2025-09-23 21:31:53

公元950年,大将军郭威发动兵变,闯入太后李三娘寝宫,李太后赶忙说道:“皇位尽可拿去,别伤我性命”,却见郭威扑通跪倒在地:“太后,臣郭威一片忠心,只为诛灭奸佞。”李太后幸亏没有当真。 郭威兵变始末 李太后扶着绣榻的手指微微收紧,目光掠过郭威染着血迹的甲胄,声音虽颤却未失分寸:“将军既为诛佞而来,宫中奸党已除,何需率甲士入宫?”郭威叩首在地,额头抵着冰冷的金砖:“太后明鉴,奸佞郭允明等人弑杀先帝,若臣不率兵镇宫,恐再有乱臣觊觎神器,累及太后安危。” 殿外甲叶摩擦声不绝,李太后深吸一口气,缓步入内室取出一枚鎏金印玺——那是先帝遗下的监国印信。她将印玺置于郭威面前案上:“将军若真心护持社稷,便持此印整肃朝纲,安抚百官。但记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帝失德源于宠信奸小,将军莫要重蹈覆辙。” 郭威双手接过印玺,再次叩首:“太后教诲,臣不敢忘!”起身时,他挥退左右甲士,只留两名亲卫守在殿外。三日后,郭威以监国之名召集百官,清查郭允明余党,将其贪墨的库银尽数充入军饷,又开仓赈济因兵变流离的百姓。有老臣私下劝他顺势登基,郭威却指着朝堂匾额上“勤政爱民”四字道:“孔子云‘政者,正也’,我若趁乱夺位,与郭允明之流何异?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择贤而立。” 数月后,郭威迎立刘知远之侄刘赟为帝,自己则领兵驻守边境。李太后听闻他在边境击退契丹,还将缴获的粮草分与边民,叹道:“昔日我疑他有不臣之心,如今方知,真忠臣者,从不是靠言辞表忠心,而是以行事证初心。”后来郭威虽因刘赟被废而登基,却始终以“勤俭治国,厚待百姓”为则,临终前还告诫子嗣:“‘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勿贪权位,勿虐生民,方能保社稷安稳。” 郭威以忠行安社稷,守初心施仁政,其勤俭爱民之道为后世治国之鉴。

0 阅读:57
岁月解密师

岁月解密师

解密岁月,读懂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