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问张晚意:“你哪家经纪公司的?” 张晚意说:“我没有经纪公司,我个体户。”

明星追踪器站 2025-09-24 05:23:51

那英问张晚意:“你哪家经纪公司的?” 张晚意说:“我没有经纪公司,我个体户。” 那英继续追问:“谁经营你啊?” 张晚意回答:“我自己经营我自己,没有任何的束缚,想拍就拍,不想拍就不拍。好的合适的戏再拍呗,不能凑合呀!” 我认识个在影视圈做选角的朋友,去年筹备一部年代剧时找过张晚意,聊起这事她总说“这小子是真轴,也真清醒”。当时剧组给的角色是男二号,人设讨喜还能搭戏一线小花,不少经纪人带着艺人抢破头,可张晚意看完剧本后,直接回了句“角色动机站不住,我演不了”。朋友以为他是嫌戏份少,特意加了两场高光戏,结果他还是拒绝,理由特实在:“不是戏份的事,是这角色前半段懦弱后半段突然强硬,没铺垫,观众看了会出戏,我不能凑这个热闹。” 这股“不凑合”的劲儿,从他刚毕业就有了。北京电影学院2016届毕业时,有三家头部经纪公司找他,其中一家开出的条件特别诱人:签约就给资源,第一年保证两部男主剧。可他跟人聊了三次就婉拒了,后来跟朋友说“那家公司让我先去参加两档综艺攒人气,再接古偶剧圈粉,可我想先好好演戏,不是去‘刷脸’”。那时候他没资源没背景,只能跑龙套,在《林海雪原》里演个小土匪,戏份加起来不到十分钟,却提前半个月去东北体验生活,跟着当地猎户学骑马、练枪,连怎么裹绑腿都研究得明明白白。 现在他自己当“老板”,手机里存着个特别简单的表格,列着“待看剧本”“已拒剧本”“洽谈中”,每部剧本后面都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朋友见过一次,某部大热IP剧的剧本旁,他写着“男主光环过重,配角工具人化,剧情为虐而虐,pass”;而《觉醒年代》的剧本上,画满了红圈,“陈延年的信仰转变要细腻,在法国勤工俭学那段,眼神要从迷茫到坚定”,连台词的停顿节奏都标了出来。他接戏从不管是不是大制作,《乔家的儿女》里乔二强不是绝对男主,可他为了演好这个“有点轴的老实人”,特意去汽修厂当学徒,跟着师傅拆发动机、换轮胎,手上磨出的茧子,直到拍戏结束都没消。 有人说他傻,没公司帮着谈商务、撕资源,会少赚很多钱。可他自己算得明白,去年有个代言找过来,给的费用是他一部剧片酬的两倍,可品牌要求他半年内配合十场直播带货,他算了算时间,觉得会影响看剧本的精力,干脆推了。团队就他一个人加一个兼职助理,助理主要负责订机票、对接剧组,合同细节、剧本筛选全是他自己来,有时候跟制片方谈合作,能从角色逻辑聊到拍摄周期,比专业经纪人还细致。 去年拍《长相思》时,有场戏他觉得台词不够贴合角色,跟编剧磨了一下午,最后把“我会保护你”改成“我陪你一起扛”,他说“涂山篌这个角色,不是只会说漂亮话的人,‘一起扛’更实在”。编剧后来在采访里说“很少见这么敢跟编剧较真的演员,还不是为了自己的戏份,是为了角色能立住”。 现在娱乐圈里,不少艺人被公司推着“赶场”,综艺、商演、拍戏连轴转,连琢磨演技的时间都没有。可张晚意偏不,他说“我没那么贪心,一年能接一部好剧,演一个让观众记住的角色,就够了”。有时候没戏拍,他就宅在家里看老电影,从《茶馆》到《霸王别姬》,边看边做笔记,或者去胡同里溜达,看大爷下棋、大妈聊天,把这些生活细节记在心里,说不定哪天就能用到角色里。 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只是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没有经纪公司的束缚,他反而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演戏上,这种“个体户”的清醒,在流量当道的圈子里,反而成了最难得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67

评论列表

用户22xxx81

用户22xxx81

2
2025-09-24 17:29

[赞][赞][赞]

猜你喜欢

明星追踪器站

明星追踪器站

追踪明星的最新动态,带你近距离接触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