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了可以说实话了!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警告美国,中国的科技、军事和经济实力远比美国想象的更为强大,美国不能继续低估中国了! 他前段时间来中国转了一圈,回去就给美国提了个醒,这话从曾经的美国外交官嘴里说出来,可比那些在任时喊 “中国威胁” 的论调实在多了。 也让更多人看清,美国之前对中国的认知,到底偏得有多离谱。 先说说伯恩斯这话的分量,他当驻华大使的时候,虽然也接触中国事务,但受限于美国政府的立场,说话多少得 “端着”,不会太直白地承认中国的实力。 现在卸任了,没了职位束缚,反而能说出些实在话,他提到中国科技实力,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就拿芯片来说,美国之前卡中国脖子,觉得中国造不出先进芯片。 结果没两年,中国不仅能造 28 纳米芯片,还在量子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上有了突破,国产芯片性能一点不比国外的差。 最让人有共鸣的,还是他说的中国高铁,1000 公里 4 个半小时,算下来平均时速快 220 公里,要是走京沪高铁那种线路,时速能到 350 公里,1000 公里 3 个小时都用不了。 伯恩斯坐过肯定有体会,高铁上又稳又安静,能正常用电脑办公,还能喝到热水、吃到热饭,到站准点得像 “分秒不差”。 再看看美国的铁路,美国最有名的 “美铁”,从纽约到芝加哥大概 1200 公里,得走 19 个小时,比中国高铁慢了快 5 倍。 而且火车经常晚点,座位挤、服务差,连空调都时好时坏,更别提美国的高铁项目了,加州搞了十几年的“高铁计划”,预算从 680 亿美元涨到 1280 亿美元。 到现在连 100 公里的路段都没修完,还因为环保争议、征地问题停了好几次。 伯恩斯拿这个对比,就是想告诉美国,别总觉得自己啥都好,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能力,已经甩美国一条街了。 其实伯恩斯的提醒,更像是戳破了美国长期的 “自欺欺人”,这些年美国不少政客、媒体,总爱拿 “中国落后”“中国不行” 说事。 要么说中国科技 “靠抄袭”,要么说中国经济 “要崩溃”,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就像伯恩斯看到的,中国不是在 “追赶” 美国,而是在很多领域已经 “并跑”,甚至 “领跑” 了。 比如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卸任后,多次访华,每次回去都跟美国政府说,别小看中国的发展潜力,中国的改革会让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当时美国很多人不听,觉得基辛格 “被中国影响了”,结果没几年,中国的 GDP 就开始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还有苏联前驻华大使罗高寿,卸任后写了本书,里面提到中国的农村改革多有成效,农民积极性多高,可当时苏联还在搞计划经济,没人重视他的话。 最后苏联的农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反而得向中国学习经验。 这些例子都说明,卸任官员因为没了政治束缚,更能看到他国的真实情况,他们的评价往往更客观。 可遗憾的是,很多国家的在任者,总爱被 “意识形态偏见” 或 “霸权思维” 左右,不愿意接受这些客观评价,最后导致对他国实力的认知出现偏差。 就像美国,要是早几年听进去这些客观声音,也不会在对华政策上走那么多弯路,卡中国芯片没卡成,反而倒逼中国自主研发。 搞 “印太战略” 想围堵中国,结果中国跟东盟、中东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美国自己反而被边缘化。 伯恩斯提到的高铁差距,其实不只是速度的差距,更是发展理念的差距,中国搞基建,讲究 “便民、高效、实用”,高铁不仅快,还能连接中小城市,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美国搞基建,总被利益集团、政治博弈牵着走,加州高铁项目就是因为铁路公司、环保组织、地方政府互相扯皮,才拖了十几年没进展。 这种差距背后,是中国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制度优势,也是美国 “党派对立、利益分散” 的弊端,伯恩斯看在眼里,说出来的也是实话。
新加坡媒体:中国似乎已经放弃和平解决中美矛盾的想法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3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