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大米放久了就会生出“米虫”,答案可能超出你的认知,一位60多岁的“米商”告诉我:大米放久了就会“凭空出现”许多小黑虫,它们的体长只有2.5毫米,但生命力极强,简单的晾晒、粉磨也无法将它们消灭。 “您这米放了半个月咋没虫?我家的刚买一周就爬满小黑虫!” 上周在小区米店,我举着空米袋追问 62 岁的米店老板老周(化名),他却笑着从米缸里掏出一粒糙米:“你看这米尖上的小坑,虫早藏里面了,不是凭空长的 我这米能存住,靠的就是‘提前找虫’。” 老周开米店快 20 年,街坊都知道他的米 “放得久还少虫”。那天他搬来个放大镜,把糙米凑到我眼前:“看见没?这坑是米象妈妈钻的‘育儿洞’,比针眼还小,她把卵塞进去,再用分泌物封上,跟米粒长一块儿似的,你买米时根本看不出来。” 他又从柜台下翻出个玻璃罐,里面泡着十几粒带孔的米:“这是我特意留的‘虫米’,你捏开看看,里面白胖的小虫子,就是米象幼虫,在米粒里能待 20 多天,吃着米芯长大,等成虫了才钻出来。” 这话让我想起上个月的一件糟心事。当时我买了 10 斤大米,装在塑料米缸里,没几天就看见小黑虫爬出来。我赶紧把米倒在楼下水泥地上晒,晒了一下午,看着虫子晒死了不少,可装回缸里没三天,虫子反而更多了。 我跟老周说这事,他拍了拍大腿:“你这是帮倒忙!米象怕晒,但成虫会往米粒深处钻,还会加速产卵,你晒的时候,表面虫子死了,里面的卵反而被热得更快孵化,能不多吗?” 老周说,他刚开米店时也吃过这亏。有年夏天进了 500 斤大米,没几天就生虫,他学着别人用机器碾,以为能把虫磨死,结果碾完的米里还是有小虫子,后来才知道,米象卵藏在米粒芯里,机器碾的是米糠,根本碰不到虫卵。 “后来我去粮库学了招,人家收粮时会用‘风选机’,把带虫眼的米吹出去,还会把米温控制在 15℃以下,虫卵就醒不过来。” 老周指着店里的米缸,“我这缸是双层的,外层隔温,内层铺了层花椒布,红花椒比青花椒味冲,虫不敢靠近。” 我问他,为啥家里存米就这么容易生虫? 老周带我看他的存货区:“你家是不是把米缸放厨房?厨房又潮又热,25℃到 30℃刚好是米象最喜欢的温度,虫卵 10 天就能孵出来。我这存货区装了排风扇,还放了台小除湿机,湿度控制在 60% 以下,虫就难长。” 他又拿出个小布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花椒:“上次有个南方顾客说,他家米缸里放大蒜没用,我让他换这个,大蒜味散得快,花椒得用纱布包着,上下层各放两袋,能管一个月。” 老周还说,很多人不知道,米虫本身不可怕,怕的是“虫带霉”。 “去年有个老太太来买米,说家里米长虫,她把虫挑了还想继续吃,我一看米都发暗了,赶紧让她扔了,米虫爬过的地方容易潮,一潮就长霉,那霉里的黄曲霉毒素,高温都杀不死,吃了要出事。” 他指了指墙上的提示牌:“我这写着‘虫米挑净无霉味可吃,有霉点直接扔’,就是怕街坊不懂这个。” 后来我按老周说的方法存米:买小包装的米,一次只买 3 斤;米缸换成陶瓷的,放在阳台通风处,缸底铺了层干海带,上面再放两袋花椒布。这一个月下来,米里真没再长虫。 临走时,老周塞给我一小瓶高度白酒:“要是米缸有点潮,倒点白酒在小碗里,放在米缸角落,酒精挥发能防潮,虫也不敢来。记住,别让酒洒在米上,不然米会有酒味。” 回家的路上,我看着手里的白酒瓶,突然明白老周说的 “提前找虫”,其实是 “提前防问题”。就像存米,很多人以为是 “放久了生虫”,其实是没注意到米粒里早就藏着虫卵。 老周的米能存住,靠的不是啥高科技,而是他 20 年摸透的 “门道”,懂了这些门道,看似麻烦的小事,其实都能变简单。 信息来源: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老天爷好不容易把北极的冰给融了,给你开了条新航线。你以为是天降福利?想多
【60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