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人们用烧红的烙铁烫被疯狗咬过的伤口上来治疗狂犬病,巴斯德亲眼目睹后,便拉来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决定后来改变了世界![无辜笑] 1885年7月6日阿尔萨斯地区9岁男孩约瑟夫·迈斯特的人生轨迹因一次意外彻底改变,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在上学路上遭遇一只疯狗,腿部和手臂被咬出14处伤口。 当时的医学界对狂犬病束手无策,统计显示被疯狗咬伤后的死亡率高达100%,患者通常在7—10天内出现症状,随后在2—6天内死亡,唯一的“治疗”方法是用烧红的铁器烙烫伤口,但这种做法从未真正挽救过任何生命。 男孩的母亲听闻巴黎有位名叫路易·巴斯德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狂犬病,便带着儿子长途跋涉赶到巴黎,此时距离咬伤事件已过去60小时,按照医学常识,感染几乎不可避免。 巴斯德当时55岁,已在微生物学领域工作20多年,他通过研究发现,狂犬病由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引起,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神经组织中,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制备疫苗的方法,将感染狂犬病的兔子脊髓在干燥环境中悬挂不同天数,病毒活性会逐渐减弱。 在此之前他已用这种疫苗成功保护了50只实验犬,但人体试验从未进行过,风险完全未知,面对这个濒死的孩子,他召集了医学委员会商讨,经过激烈讨论,委员会一致认为,不治疗必死无疑,尝试治疗或许还有生机。 7月6日晚6点,第一针疫苗注射到男孩的腹部,接下来14天里他每天为孩子注射疫苗,剂量逐渐增加,整个过程中男孩除了注射部位轻微疼痛外,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第15天观察期结束,男孩活蹦乱跳,完全健康,这一结果震惊了整个欧洲医学界,消息传出后法国《费加罗报》在头版报道了这一“医学奇迹”,英国《柳叶刀》杂志也专门发表社论予以关注。 成功的消息迅速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狂犬病患者开始涌向他的实验室,仅1885年剩余几个月他就治疗了2500多名患者,死亡率降至1%以下,这一数据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狂犬病的认知。 他证明了通过人工减毒可以制备安全有效的疫苗,这一原理后来被用于开发霍乱疫苗、白喉疫苗等多种预防性疫苗,可以说现代疫苗学就是从这14针注射开始的。 约瑟夫·迈斯特后来成为他研究所的门卫,在那里工作了近50年直至去世,他经常对访客说:“是巴斯德先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句话或许最好地诠释了那个夏天发生的奇迹。 这次成功也重新定义了医学研究的伦理边界,在约瑟夫·迈斯特之前,医学史上几乎没有在完全未知风险情况下进行人体试验的先例,他的选择为后来的紧急医疗授权奠定了先例,包括抗生素、胰岛素等救命药物的临床应用都可以追溯到这一历史时刻。 从9岁男孩的14处伤口到现代疫苗学的诞生,这个发生在19世纪巴黎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改变世界的不是宏大的理论,而是面对一个濒死孩子时的果断选择。 网友们敬佩不已: “我的天,用烧红的烙铁烫伤口?光是想想我汗毛都竖起来了,这比被狗咬本身还可怕啊,古人真是受罪。” “看完才知道狂犬疫苗是这么来的,真是长知识了,感谢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不然被狗咬了只能听天由命。” “孩子身上有14处伤口,这咬得也太严重了,妈妈当时得急成什么样啊,真是万幸遇到了巴斯德。” “所以说科学的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次试验和巨大的勇气之上的,这一针不仅救了一个孩子,也救了后世无数人。” 如果把你放在巴斯德的位置上,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孩子,但你的疫苗从未在人体试验过,你会选择冒险一试,还是选择保守治疗? 官方信源:巴斯德研究所
19世纪,人们用烧红的烙铁烫被疯狗咬过的伤口上来治疗狂犬病,巴斯德亲眼目睹后,便
轩叔观察
2025-09-25 15:24:36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