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5岁女知青抱着4岁儿子返城,母亲怒骂:未婚先孕,不知羞耻!可得知孩子身世后,竟然抱着孩子痛哭流涕,哥哥嫂子也抢着要抚养孩子...... 在陕西延川的黄土地上,两座孤坟静静矗立,邵红梅领着一个高大的青年,让他跪下。 这个青年叫了她一辈子“妈妈”,此刻却要向两个陌生的名字磕头,他满心都是解不开的疑惑。 1969年,18岁的北京姑娘邵红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赵家沟,可农村根本不是诗,锄头在她手里像个不听话的犟种,没几下就弄伤了手,引来旁人一阵哄笑,让她羞得满脸通红。 接踵而至的水土不服更是要了命,上吐下泻,一场大病下来,整个人都瘦脱了相,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借住的房东赵砚田和闫玉兰夫妇,成了她唯一的依靠。 这对善良的夫妻心疼这个城里来的姑娘,简直把她当亲妹妹待,闫玉兰把家里藏着的好东西,甚至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白面馒头,都拿出来给邵红梅熬粥补身体。 这份不掺任何杂质的善意,温暖了邵红梅孤单的心,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一家人。 好景不长,1971年,结婚多年的闫玉兰终于怀孕,却在生下儿子后因大出血撒手人寰,赵砚田抱着妻子的身体哭得撕心裂肺,几近崩溃。 看着襁褓中的婴儿,邵红梅心痛不已,她给孩子取名赵玉刚,以此纪念他的母亲闫玉兰,她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手把手教他认字,照顾他的一切。 小玉刚开口说的第一个词,不是“爸爸”,而是含糊不清的“妈妈”,为了堵住村里的闲言碎语,邵红梅干脆认了玉刚做干儿子。 四年一晃而过,到了1976年,知青返城的通知下来了,邵红梅的名字赫然在列。 一边是朝思暮想的北京,一边是已经离不开她的四岁小玉刚,她陷入了巨大的纠结。命运却没给她太多犹豫的时间。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存放着全村口粮的仓库岌岌可危,作为仓库负责人之一,邵红梅和赵砚田等人冲进雨中抢救粮食。 就在这时,老旧的房梁轰然倒塌,千钧一发之际,赵砚田猛地将邵红梅推了出去,自己却被砸中头部,当场殒命。 这一推,不仅救了邵红梅的命,也彻底锁死了她的未来,看着成了孤儿、哭到声嘶力竭的小玉刚,邵红梅在心里立下重誓:从今往后,她就是玉刚的妈妈。 当她领着一个孩子敲开家门时,母亲气得浑身发抖,以为女儿在外面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怒斥她“丢人”,一把关上了大门,小玉刚被外婆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 当母亲听完这背后两条人命的故事后,眼泪夺眶而出,一把将玉刚搂进怀里,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婚嫁,母亲和哥嫂都提出由他们来抚养玉刚,甚至可以把孩子挂在哥嫂名下。 邵红梅感动地拒绝了所有人的好意,她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顶着未婚育子的白眼和嘲讽,独自抚养孩子。 幸运的是,她的善良终究等来了回响,后来,她遇到了一位同样善良的男士,他不仅接受了玉刚,还和她一起将他抚养长大。 他们后来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夫妻俩对两个孩子的爱从未有过半分偏颇,玉刚在成长中也从未觉得自己和弟弟有什么不同。 如今,在亲生父母的墓碑前,赵玉刚终于明白了自己生命的源头,邵红梅用一生兑现了那个因善意而起、因死亡而沉重的承诺。
女子在医院做手术之前,给上大一的儿子打电话,让他回来照顾下自己,谁知儿子一脸不耐
【3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