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1岁的徐帆疯狂倒追老师王志文,同居了3年之后,王志文发现徐帆劈腿了大导演田壮壮。王志文一气之下把徐帆的行李丢出门外,将她扫地出门。 北京城的秋天总是带着几分萧瑟。 1987年的中央戏剧学院校园里,梧桐叶落了满地,21岁的武汉姑娘徐帆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心里却烧着一团火。 她刚从武汉话剧团考入中戏表演系,身上还带着长江水汽滋养出的爽利和大胆,而比她大一岁的上海男人王志文,此时正以助教的身份站在台词课的讲台上。 他穿着一件松垮的毛衣,长发微卷,眼神里透着文艺青年特有的桀骜,那是1980年代末最令人着迷的气质。 徐帆第一次见到王志文时,就被他那种“不一样”的劲儿击中了,这个上海男人不像她见过的其他男孩,他说话慢条斯理却字字戳心,批评起学生的表演毫不留情。 有同学悄悄告诉徐帆,王志文是个有故事的人,高中时遭遇车祸,拖着伤腿硬是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如今毕业留校,又被借调到中戏教课。 “我要追他。”徐帆对室友说这话时,正在水房哗啦啦地洗着衣服。 1988年春天,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徐帆拉着王志文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房子,虽然简陋,却是两个人的第一个家。 那三年里,徐帆接了些小角色,王志文一边教书一边拍戏,看似甜蜜的同居生活下,却藏着不易察觉的裂痕,徐帆是个目标明确的姑娘,她渴望好角色、好机会。 而王志文骨子里是个清高的艺术家,最不屑的就是托关系、走门路,有次徐帆试探着问:“你能不能帮我和一些导演牵个线?”王志文立刻冷了脸:“要靠自己本事吃饭。”这话像一根刺,扎在了徐帆心里。 1991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11月的北京已经刮起了刺骨的寒风,田壮壮导演的《大太监李莲英》剧组里,徐帆饰演的珍妃戏份即将杀青,这部戏是她职业生涯的重要机会,也是她情感世界的修罗场。 田壮壮比徐帆大15岁,是北影厂导演中的翘楚,在片场,他会耐心地给徐帆讲戏,带她认识圈内重要人物,某种微妙的情愫在摄影机的咔嗒声中滋生,剧组里开始流传风言风语。 这些话语最终传到了王志文耳朵里,有个多嘴的同事特意告诉他:“看见徐帆和田导在建国饭店吃饭,聊得可热乎了。” 王志文的骄傲在那一刻被彻底击碎,他冲回他们租住的小屋,把徐帆的衣物胡乱塞进皮箱,当徐帆拖着疲惫的身躯收工回来时,看见的是散落一地的书籍和那个熟悉的皮箱被扔在门外。 “滚!”王志文的怒吼从门缝里挤出,徐帆疯狂拍打着木门,哭喊着解释,但门再也没打开。最后她只能提着箱子,茫然地走在北风中,像个被遗弃的孩子。 这场分手震动了整个京圈,有人骂王志文太绝情,毕竟三年感情说扔就扔,也有人理解他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把尊严看得比命还重,更惨的是徐帆,她同时失去了爱情和名誉,田壮壮并没有和她长久在一起,她在“第五代”导演圈里几乎被孤立。 冯小刚第一次见徐帆,是在《大撒把》的看片会上,当时他还是个美工师出身的编剧,隔着放映厅昏暗的光线,他对王朔低声说:“这姑娘真好,像从画里走出来的。”那时两人各有羁绊,冯小刚有家室,徐帆刚情伤未愈。 但冯小刚的追求比徐帆当年追王志文还要执着,他会等在人艺后台,就为送一袋热包子;听说徐帆感冒,连夜找朋友从香港带药,最打动徐帆的,是他说:“你值得被好好珍惜,而不是被人扔行李。”这话戳中了徐帆心里最痛的伤疤。 冯小刚为离婚折腾多年,徐帆被贴上“第三者”标签。1999年结婚时,连婚礼都办得悄无声息。但冯小刚用行动证明了真心,《不见不散》里为徐帆量身打造角色,《唐山大地震》里支持她演活母亲元妮。 2015年领养女儿徐朵后,徐帆在采访中终于能坦然地说:“所有错过,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 而曾经那个扔行李的男人,也在岁月里变得柔软,2017年的某次颁奖礼后台,王志文和徐帆偶然相遇,他轻轻说了句:“你过得挺好。”徐帆微笑点头,两人再无言,那一刻,所有爱恨情仇都化作了台上的镁光灯。 三十多年过去,这三个人的命运早已尘埃落定,徐帆成了人艺的台柱子,冯小刚镜头下的“大青衣”。王志文是公认的戏骨,守着上海的小家庭;田壮壮在北影教书育人,偶尔出来拍部文艺片。 那场著名的情感风暴,如今看来不过是青春路上的一次颠簸。 而所有深夜的痛哭,最终都成了她塑造角色时最珍贵的养料。
一句话开场:手机一按,老戏骨被拉下神坛。秦雯在《繁花》片场随口一句“陈道明台
【2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