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美国签证的印度人,开始研究来中国? 特朗普把H1B签证费用提高到10万美元后,部分失去机会的印度人,开始研究中国K签证,K签证一时间被印度媒体集中报道。 特朗普这手H-1B签证费暴涨的操作,简直是给印度科技人才的赴美之路拦腰砍了一刀,10万美元的门槛一立,原本挤破头想冲去硅谷的印度人瞬间傻了眼。 要知道这政策来得有多猝不及防,9月19日才突然宣布,两天后也就是21日凌晨就正式生效,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给,搞得不少在印度探亲的从业者慌里慌张抢机票,平时五六万卢比的直航票直接飙到26万卢比,还照样一票难求。 更关键的是,这政策明摆着就是冲印度来的,美国政府自己的数据摆在那,2024年获批的H-1B签证里71%都给了印度人,每十张里就有七张多握在他们手里,这一刀下去可不就是精准打击嘛。 特朗普嘴上喊着保护美国工人、引进顶尖人才,可10万美元的费用压根不是这么回事。要知道以前申请费也就几千美元,现在直接翻了几十倍,别说普通技术人员扛不住,连美国本土的企业都遭不住。 有统计说大概5200家依赖H-1B引进人才的美国中小企业要受重创,尤其是那些初创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根本掏不起这笔钱,自然也就没法再给印度人才发offer了。 这下可好,印度人才的路一下就窄了——以前好歹还能拼拼抽签运气,现在连抽签的资格都快摸不着了,毕竟没几个雇主愿意为了一个外籍员工砸这么大本钱。那些原本指望靠H-1B去美国积累经验、拿绿卡的印度年轻人,突然发现眼前的大门砰地一声关上了,不另找方向才怪。 就在这时候,中国成了不少印度人转头盯上的新目标,连印度媒体都开始扎堆报道中国签证的事,之前被忽略的中国机会一下就凸显出来了。 其实这也不意外,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放开手脚抢人才,政策上的便利早就铺好了。国家移民管理局去年出台了5项便利措施,优化签证和停居留程序,人力资源部还把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社保卡绑在了一起,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方便了不少。 地方上的政策更实在,北京长期工作的外籍专家都有2.2万多人,中关村专门搞了国际人才新政20条,建了创业园和人才社区;上海更厉害,累计发了44.1万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留学回国人才超31万,这规模摆在那,谁看了不心动。对比美国那扇越关越紧的门,中国这扇门明显敞得很开,自然成了备选里的热门。 真不是喊口号,已经有不少印度人才在中国扎下根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拉杰夫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位来自印度小镇的科学家,在德里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放着印度的教授职位不干,2019年跑来华西医院做博士后,一待就是六年,现在都成了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 他刚来的时候还闹过笑话,租房合同全是中文得靠翻译软件,吃素食连沙拉里都能冒出鸡蛋,疫情期间家人不在身边,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厨房研究员”。 但中国的平台没让他失望,在华西医院的团队里,他能自由规划研究方向,6年发表的50多篇高质量论文,比在印度11年的成果还多,还拿到了四川省科技厅的项目,专门研究从椰子壳里提取替代疗法,把印度传统医学和中国的科研方法结合起来。现在他带着家人定居成都,逛锦里、过中外节日,还拍短视频向世界介绍中国,活脱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拉杰夫的例子可不是个例,中国现在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正旺,尤其是IT、生物医药这些印度人擅长的领域,简直是无缝衔接。 美国那边把门槛抬那么高,不少中国企业正好接住了这些溢出的人才。而且中国给的不只是工作机会,还有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不像有些国家只把外籍人才当廉价劳动力。 就像拉杰夫说的,这里的工作环境有凝聚力,能让研究者静下心来出成果,这种踏实感在现在的美国可不好找。更贴心的是生活上的包容,同事会帮着处理手续,社区里能找到适应的饮食,连文化差异都成了交流的乐趣,这对比美国时不时就有的歧视传闻,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 印度媒体盯着中国签证报道也不是瞎凑热闹,他们算得很清楚,中国现在的人才政策和产业需求,刚好和印度科技人才的诉求对上了。 以前这些人眼里只有美国,觉得硅谷才是终点,现在美国自己把路堵了,中国这边的机会就显得格外亮眼。 毕竟对大多数印度人才来说,不管去哪个国家,核心都是找个能发挥本事、能安稳生活的地方,中国现在刚好满足了这些条件。 从政策便利到实际案例,从产业需求到生活环境,每一样都比空喊口号管用。那些以前一门心思扑在美国签证上的印度人,现在拿着中国签证的资料研究,琢磨着拉杰夫那样的生活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这背后其实都是现实选择的驱动,毕竟路走不通了,总得找条新的走,而中国恰好成了那条看得见摸得着的新路子。
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
【2评论】【5点赞】
用户94xxx88
送外卖的老外也叫人才